•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陕北在线 >> 正文
榆林发现刻有汉字的石崖窨子
2017-01-10 10:19:52 来源:榆林日报

1月1日,笔者在横山区魏家楼镇庙湾村摄取图片资料时,偶然发现庙湾村一处石窨子洞口两边隐约有文字痕迹。左边有3个文字,右边有1个,4个汉字都有繁体门字旁,其中一个汉字“門”(读音chǔn,中门的意思)非常清晰,另外3个已模糊不清。

据笔者观察,石窨子位于大理河川中上游支流庙湾沟村的一处石崖上,崖高80多米,上下有两个洞口,里边有一暗道相连,暗道有台阶,仅容一人上下。两个洞口大小不一,呈长方形,下小上大。下边的窨子容积较小,里面宽1.5米,深2米,高2米。上边的窨子容积较大,里边宽3米,深4米,高2.3米。靠近洞口前有一个灶台,一盘火炕,烟道里面有明显的烟熏痕迹。

洞口外边山崖上有数个方形孔穴,应该是修建窨子时遗留的痕迹,也作避难时上下之用。

陕北人所说的窨子,就是修在悬崖石壁上的窑洞群(土窨子民间俗称为地道),有藏身、储物、生活、防御等设施,用来逃避匪祸。窨子修建于哪个朝代无从稽考,据《横山县志》记载,古“窨子”俗称“崖窑”。清同治年间,回民起义时,清政府为离间回汉,各个击破,故意挑起回汉相残,为避难计,县境南部山区百姓便选一绝壁,在其上掘口挖洞。洞窟有大有小,大者可容数百人,小者只容数人,一般都呈“口小肚大”状,大洞内又套有小洞,以供贮水、贮粮、做饭、便厕之用。有敌来犯时,从云梯爬入其内即可暂避一时。

但有人对窨子修建时间持不同观点。陕北,地处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的过渡地带,历史上,从秦至清,烽火连天,兵燹不断,战争几乎是一种生活常态。陕北自然条件较差,天灾也是经常发生,以明代最烈,甚至达到人肉相食的惨烈境地。在兵灾、天灾肆虐下,陕北又产生了另一个灾难,那就是匪患。不管是古代的陕北还是近代的陕北,都是战乱频发,匪患不断。民众为躲避战乱、匪患,就选择在悬崖峭壁上人工开凿崖窑,修建窨子。因此,陕北窨子的形成历史非常久远,经历了由小到大、由点到面,逐步完善的过程。规模较小、功能一般的窨子只需几年、十几年的时间即可初具规模。而规模较大、功能完善的窨子需要几代人才能完成。

图为崖壁上的石窨子,圆圈处即为汉字。

(责任编辑:王轩)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