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陕北在线 >> 正文
舌尖安全隐患多 源头治理是关键 浅谈如何从源头上治理食品安全
2017-04-14 09:20:46 来源:新西部网

新西部网榆林讯(通讯员屈亚君 贾佳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食品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近些年来,频发食品安全事件,使人们不时陷入恐慌,对食品行业产生担忧。于是,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成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

食品从生产、流通到消费,有着一条较长的供应链,要想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安全的每个环节都需要监管部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无论哪个环节出问题,都会造成食品安全隐患。

生产环节:初级农产品的源头污染严重,部分食用农产品不同程度存在农、兽、渔药残留及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现象,食品安全源头治理任务十分艰巨。具有“散、小、弱”特点的小规模、低技术、低投资的食品生产加工作坊普遍存在,且大多卫生条件不达标,从业人员素质较低、食品安全意识薄弱。因此,为节约成本,增加产量,延长保质期,或在食品运输中保鲜,从业人员往往会大量使用添加剂,造成添加剂的过度使用和滥用,食品安全隐患突出等重大安全隐患。流通环节:受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农产品仍以未加工或初加工的形式在农贸市场或超市等直接销售,如果缺乏必要的检验程序和监管,则食品安全很难得到保障。

消费环节:作为食品供应链的终端,消费环节承担着每一个前置环节隐藏的安全隐患,任何一个环节安全不过关,都可以在此环节体现出来,直接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作为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人员,我们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如何做到让消费者不“谈食色变”,强化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监管,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落实政策保障,强化源头控制。首先,国家农业、畜牧、水产等相关部门应下大力气解决食用农产品源头污染,严格控制农药、化肥、兽药、渔药等的使用,制定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出制度,重点推进生态农业建设,推动农业健康发展,同时环保部门应加强环境治理,从源头上齐力保证农产品安全。其次,应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加大源头管理。严把食品进货渠道,严格审核检验,管好食品原料这第一道关口,倒逼原料生产者保证食品安全。再次,要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通过对食品各个环节的控制和透明化要求,确保食品原料和加工制品的安全责任落实。最后,应加快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完善各类行业标准,地方政府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地方特色食品安全标准细则,为食品安全监督执法提供法规依据。

二、加强部门联动,实现社会共治。进一步整合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和监管资源,确保在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的监管工作衔接有序、高效运转。加强与公、检、法部门的协调配合,实现信息共享,共同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同时保持与种养殖监管部门的密切联系,积极探索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的有效衔接机制,确保整个食品安全监管链条不断、衔接无缝。积极引导消费者、消费协会和大众媒体进行食品安全监督,促进各方有序参与治理,形成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新局面。

三、提高监管能力,夯实监管基础。一是建设高素质监管队伍。基层监管人员是食品安全监管的主力军,是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相关部门应积极组织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强化监管人员理想信念和责任担当,提高专业能力和执法水平,增强监管权威性。二是增强大众食品安全意识。要持续加大对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将宣传工作渗透在具体的执法监督过程中。同时充分发挥好基层站、所的桥头堡作用,依托其与群众联系密切的优势,采取多种宣传措施,将食品法规普及到千家万户,重点做好新《食品安全法》的宣传工作,增强消费者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三是严厉惩处危害食品安全的违规违法行为。不断加大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力度,对危害群众食品安全的行为采取“零容忍”,并对典型案例进行曝光,从而增强震慑力。四是持续开展“回头看”,对以往检查发现的违法商户限期整改,对态度恶劣、屡教不改者从重处罚,要加大处罚力度,有效预防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五、提高检验检测能力。充分发挥好食品快速检测初筛作用,增加快检项目,扩大覆盖范围,有效借鉴在食品安全监管行业中,率先推出的食品安全免费快检服务,辖区内及早在农贸市场、大型超市建立快速检测室的好做法、好经验,并加快推进食品检测机构建设,不断完善硬件设施和技术人员配套,逐步实现对象、品种、项目的全覆盖,通过不断规范的快速检测,有效筛查潜在风险,进一步保障食品安全。

(作者:屈亚君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食品检验检测中心主任;贾佳丽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食品检验检测中心股长)

(责任编辑:王轩)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