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过后,绥德县文化路积水淤泥严重 本报特派记者 丁聘 摄
雨,淅淅沥沥下了一夜。整个绥德县城就像一个大泥塘。
老城区的主要道路全部被水淹没,低洼处的积水最深处已达4米,淤泥堆积约1米高。可以想象,洪水来时的声势有多么地惊人。
这座城,满地泥垢。脚上的胶鞋踩在上面,一步一陷,步履维艰。
早晨7点,阴沉沉的天。县城苏醒了,除了大型机械清淤时爆发出的轰鸣声外,就是抢险救灾队伍急促的脚步声。
跟随着武警战士的脚步,记者走进绥德县老城区。
现场
开业不到一年鞋店被冲毁
受灾最为严重的文化路上,淤泥遍地,污水横流,沿街的门面房几乎都遭到了大水的冲击,大门都不同程度损毁。三秦都市报记者了解到,仅仅是文化路、东门滩社区这一片区域就有1000多间门面房受损,店内商品流失。三个超市进水,绝大部分日用品被淹。另据初步统计,在这条街上停放的大约200余辆汽车不同程度受损。
市民马先生就在文化路上开了家鞋店,一大早,他就站在店门前看着铲车来来回回地清理着店门口的淤泥。他的店里如今只留下了满地七零八落的货架。“全完了,店门口的卷闸门都被冲坏了,里面的货物被大水冲得一件不剩,这可咋办啊。”
这个店他前前后后投资了20多万元,开业还不到一年时间。
“咱是军人,咬牙也得扛下来”
离开马先生的鞋店,突然一阵急促的声音传来。“动作快点,药材局家属院,有人被困!赶紧救人!”
20余名武警战士穿着橘色救生衣,急匆匆赶往指定地点。
记者也紧随进入院内。从大门口到大楼之间,虽只有短短几十米的距离,但淤泥堆积,每迈出一步都格外吃力。战士们握着铁锹借力,脚步要比记者迅速得多,很快又动作敏捷地爬上了车棚,还未等记者来到跟前,他们已经背下来了3名被困的老人,随后又有6人获救。
武警榆林支队米脂中队战士小王背着一位老人,深一脚浅一脚费力地走着。脸上淌着汗,嘴里喘着粗气。“我当兵三年了,已经是一名老兵,但这是第一次参加重大灾情救援。”他说,自己已经想不起来这一天多的时间里,他这样背着多少人从积水中走过。这位出生于1996年的小伙子满脸的泥浆,脚上的军鞋里灌满了泥水,身上的军装已经看不出颜色。
“累,还瞌睡,但是不能停,时间就是生命,咱是军人,是人民子弟兵,咬着牙也得扛下来。”
讲述
武警搜救发现4名遇难者
武警榆林支队副支队长刘小斌向记者介绍,在绥德参与救援的战士大概有90余名。截至上午10点,已经连续工作了27个小时没有休息。
“暴雨刚开始我们就到位了,开始主要是疏散、转移群众。这次雨急,情况严峻,我们每个小区都得进去搜索,看看有没有被困的老百姓。今天是通过110报警中心,有目的的救援。”刘小斌说,被困人员以老人、妇女、小孩居多,一部分是水漫上来来不及转移的,一部分是前期不愿离开自己家的。“现在雨还在下,水电气也不通,有些房子被水淹了可能会有隐患,老百姓留在这里不安全,必须都转移了,最大限度保证更少的人遇险。”
米脂中队中队长王顺平说,在昨天的救援中,武警战士一共发现了4名遇难者。一人是在地下室溺水身亡,另外三人是因为房屋垮塌,战士们从淤泥里找到的。
“多亏小战士找到我和老伴”
今年80岁的马商叶老人是由武警战士从药材局家属院里救出来的,一同救出的还有他72岁的老伴。
暴雨来临后,大家都向安全地带转移,两个老人却选择了留在自己住了几十年的家。“当时一方面是想走的时候雨已经把路淹了走不成了,另一方面是嫌麻烦,不想折腾,就打算在家里等着雨停。想着家在5楼,发大水也不会有啥影响。”老人告诉记者,没想到大水来了后,家里水电全无不说,天然气、电话信号也都没了。联系不上任何人,他们开始害怕,“幸亏咱的武警官兵找到了我们,把我们救了出来,逃过一劫啊。”
随后,两位老人被救援人员送到了其位于新城区的弟弟家。
(责任编辑:李佳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