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城区一角
7月23日下午,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使榆林市区的红山路“山洪”暴发。暴雨过后,原本看上去完好的路面几乎全被冲毁,一片狼藉;路两边棚户区里的部分居民,不同程度地遭受财产损失。
如果把这场暴雨与前几年的煤炭市场大幅波动联系起来,这一场面,简直就是当时榆林经济社会受煤价下跌冲击的直观演示。从2002年开始的煤炭“黄金十年”,使榆林经济飞速发展,总量由全省的靠后位置一跃上升到第二位。然而,一俊遮百丑,经济快速增长的光鲜表面,掩盖了不少深层次的矛盾,除了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历史欠账外,产业结构失衡、生态环境脆弱、管理方式粗放、市场发育滞后等一系列问题也在潜藏、累积,结果,2013年前后,在煤价下跌的“暴风骤雨”冲击下,全市经济滑坡、信用危机,许多老百姓借贷出去的钱打了水漂。
如今,当煤价上升、经济回暖时,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依靠惯性思维,继续走过度依赖资源、粗放发展的老路?还是吃一堑、长一智,破解难题,探索转型升级、多元发展的新路?榆林的主政者选择了后者。于是,在经过认真调研、反复论证后,榆林十大战略问题得以提出、研究,一场解放思想大讨论也就此展开。
十大战略问题
实际上,榆林一直不是“榆木疙瘩”。煤炭等资源大规模开发、转化以来,几届榆林市委、市政府都在经受这个新兴资源型城市成长烦恼的同时,思考该如何破解难题、跳出资源陷阱。
早在2009年7月,本报的一篇题为《榆林距鄂尔多斯有多远》的深度报道,就曾在榆林引发很大反响。经过深入调研和思考,榆林的主政者找到了榆林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产业结构、区域发展、城乡之间的三大失衡和生态脆弱、交通滞后和市场发育跟不上形势发展的三大瓶颈,同时也找到了经济快速发展掩盖了管理方式粗放、资源富集开发掩盖了市场发育滞后、财富大幅度增长掩盖了民生窘境等问题。
2014年,面对市场疲软、经济下行的局面,新一届榆林市委又作出“榆林是经济发展较快的落后地区”的论断,提出要集中精力破解难题、探寻新的发展方式,时任各市级领导均撰文参与讨论。
然而,被资源“绑架”的榆林和对粗放发展方式产生依赖心理的榆林人,都很难轻易改变。以致这一次次努力,收效并不如人意。记者八年前在报道中呼吁建设的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直至今年才实质性开工,榆林与鄂尔多斯的各种差距至今还在拉大。
“这些年来,在剧烈波动的资源市场裹挟下,榆林就像坐上了过山车,有点晕头转向,如今确实该醒醒脑了。”榆林市委一位工作人员说。
今年4月,新任榆林市委书记戴征社一到榆林,就轻车简从,深入园区、企业、社区、农村调研,望闻问切,深入思考。此后,在他的提议下,榆林市委、市政府经过反复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形成共识后,提出了影响榆林发展的十大战略问题并着力研究。
这十大战略问题是:1、如何加快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用最少的资源换取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2、如何破解资源富集与生态脆弱并存矛盾,走出一条经济循环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的路子;3、如何加快城镇体系的建设,走出一条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4、如何以脱贫攻坚为牵引,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小康步伐;5、如何发挥文化旅游产业的牵引作用,加快经济转型;6、如何加快各类产业园区体制机制创新,引领全市加快发展;7、如何通过金融创新,支撑经济转型发展;8、如何优化发展环境,形成资金、人才、信用、生产要素聚集的“硅谷”;9、如何把民生事业办好,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10、如何打造干部、人才和企业家三支队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这些问题,有的着眼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有的回应群众期盼,有的直指重大发展“瓶颈”,还有的是顺应改革发展新要求需要改进和强化的。研究和破解这些问题,既能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能为榆林的长远发展构架起科学的“四梁八柱”。
“研究这十大战略问题,确实抓住了要害,对于早日建成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的城市意义重大。”榆林市政府一位官员对记者说。
一场“头脑风暴”
7月23日,神木撤县设市揭牌仪式举行。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由于思想观念的原因,神木的撤县设市迟了22年!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曾在神木县政府任职的一位领导告诉记者,早在1995年,神木撤县设市就获得国家民政部同意。然而,因为在正式批复前,一位神木籍的老干部对赴京的几位县领导说,一撤县设市,神木国定贫困县的帽子就摘了,各种帮扶资金就没有了,所以这事还是不搞为好。时任县委书记听了此话,立刻改变了主意,让这位老干部给民政部打了“倒话”。此后,神木再想撤县设市时,国家却叫停了县级市审批,以致等到今年才旧梦成真。
所以,在庆贺神木撤县设市的同时,更应该好好反思,迟到22年的神木市,错过了多少发展机遇?又该付出怎样的努力,才能弥补这失去的光阴?
类似这种因为思想观念保守丧失政策机遇的事例,在榆林俯拾皆是。
负责联系民营企业的榆林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高岖说,这几年,他到民营企业调研时,老板们总在诉苦,说国家对民营企业的一些扶持政策在榆林得不到及时落实。
“落实上头的政策,我们总是慢半拍。国家的新政策出台后,我们总是等着看别人怎么做,观望的同时,大好机遇就丧失了。如前几年中小企业都可以发债券,我们不搞,现在醒悟过来准备弄了,上边已叫停了。”榆林一资源大县的领导对记者说。
正是为了解决干部职工中存在的这种思想保守、观念陈旧、能力不足、作风不正、效率不高等问题,在开展十大战略问题研究的同时,一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优化环境”的大讨论也迅速推开。
6月13日,榆林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博带头在榆林日报发出一篇题为《榆林发展需要“高大上”》的署名文章,文章认为,榆林应从战略布局、城乡建设、产业布局、人员队伍等多方面“高大上”,即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大视野、大气魄、大手笔,上台阶、上水平、上档次,走出一条“速度、品质、效益”高度统一的发展路子。
因为紧密联系榆林实际,且没有空话、套话,该文一见报端,就被各种新媒体广为转发。
紧接着,一篇篇由其他市级领导撰写的有着真知灼见、能够引发思考的文章,也接二连三发出。各县区、各部门、各单位纷纷行动起来,通过召开主题讨论会、领导带头撰写文章建言献策等多种形式,展开了解放思想大讨论。
与此同时,“如果榆林没有资源怎么办”、“站在新起点上正确认识和把握市情”等一篇篇有力度、有深度的系列评论也不断见报。
这些文章、讨论、建议,似醍醐灌顶,如当头棒喝,在榆林大地迅速掀起一场“头脑风暴”,让好多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受到启发,就连长驻榆林的本报记者也不例外,以致近日赴市区人口与榆林同为50万左右的德国汉诺威市探亲时,总要将所见所闻与榆林的发展联系起来。
没有矿产资源、二战中大部分被炸为废墟的汉诺威市,现在却拥有主题不同的40多个剧院和24家博物馆,还有汉诺威大学、汉诺威音乐学院、汉诺威兽医学院等多所世界名校。除工业和制造业高度发达外,汉诺威的第三产业已占就业人数的三分之二。让记者感触最深的是该市的会展业。这里每年都会举办世界工业博览会和全世界最大的信息技术展览,2000年,还举办了世界博览会。会展业兴旺的保障,是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展览中心,整个场地占地100万平方米,共27个展馆,室内展览面积达到49.8万平方米;还有发达的公共交通网络,14条轨道交通(地铁)线以及超过100条的公共汽车线路,延伸到城市的每个角落。
反观榆林,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大学与人家无法相比暂且不说,曾经办得很好的陕北国际民歌艺术节也中途夭折,坚持下来的煤博会也因为没有固定展馆在打“游击”。而且,由于公共交通设施滞后,一搞大型活动,堵车就成为榆林一“景”。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榆林,如果多向汉诺威这样的国际化城市学习,学习人家开阔的视野和先进的理念,追赶鄂尔多斯也许就不是一句空话。
全力寻找答案
只想,都是问题;实干,才有答案。榆林十大战略问题的答案,不仅在解放思想的讨论中,更在改革创新的实践中。
十大战略问题提出后,每个问题都组成专门的课题组,分别由两名市级领导负责。课题组通过深入调研、借脑引智后,拿出课题成果,再经过专门的会议讨论后出政策、定措施、抓落实。
近期,各个课题组都开始在市内外深入调研,力求在吃透市情的基础上,拿出高水平又接地气的课题成果。榆林市委的一位工作人员就“如何把民生事业办好”这个课题随领导到沿海的几个省考察后,感慨万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人家广东、江苏等地还在补短板,我们不是短板,是压根就没有板!”
确实,对照先进地区,榆林需要做的事太多了。
这就要求榆林的官员都要有改革创新的思维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有担当精神和使命意识,真正把自己的官位看作为人民服务的机会,敢做事,干成事,合力破解榆林面临的各项难题,推动榆林的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记者高兴地看到,在十大战略问题研究和解放思想大讨论的过程中,榆林的一些县区、部门已不再只是纸上谈兵,思想的“火花”已烧开了实际工作的“一锅水”。
“十大战略问题确实抓得很准,要使课题成果落到实处,必须从上到下同频共振解放思想。目前,我县正深入开展大讨论,力求以解放思想推动实际工作,对于那些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我们是不换脑筋就换人,坚决运用‘三项机制’予以处理。”靖边县委书记刘维平说。据了解,靖边目前已有十几名科级领导因为贻误工作被免职。
吴堡县抢抓沿黄公路贯通机遇,成功举办了漂流中国·吴堡黄河大峡谷国际漂流公开赛暨黄河漂流三十周年纪念活动,相关信息点击量短短几天时间过亿,大大提升了吴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次赛事和纪念活动的举办,在展现体育运动魅力的同时,也将我县的毛主席东渡黄河纪念公园、拐上古渡湿地公园、黄河奇石馆、横沟温泉、石城等沿黄旅游资源连成一线,使全县沿黄生态旅游的格局初步形成,对于打造沿黄生态经济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吴堡县常务副县长孙利斌说。
而对于那些至今仍作风漂浮、不真抓实干的领导和干部职工,榆林在落实“三项机制”的同时,已通过“百姓问政”平台鼓励群众投诉、反映。该平台上线以来,平均每天收到老百姓反映的问题达100多个。
榆关问道,重在实效。相信在榆林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进下,在榆林各县区、各部门的“实战实用”下,榆林“十问”,一定能有一份对得起历史、无愧于时代,让榆林广大老百姓满意的答卷。
(责任编辑:李佳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