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陕北在线 >> 正文
榆林:基础设施先行 群众不愁脱贫
2017-12-13 10:01:11 来源:榆林日报

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3%、电力入户率100%、建制村通村公路通畅率100%;

7个县级图书馆和文化馆即将交付使用,部分县区图书馆或文化馆晋升为国家一级馆;

吴堡、靖边县体育场加快建设,米脂县体育场完成规划和选址,清涧县游泳馆破土动工;

……

在脱贫攻坚中,我市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成绩亮眼。

安全饮水工程

——自来水走进农村千家万户

“我市相对于关中地区而言,地形地貌复杂,居民居住相对分散,在白于山区还有大量的高氟区,解决自来水普及率和饮水安全性成为两大难题。”市发改委副主任李刘春介绍,为破解难题,市发改、水务、卫计等部门联合编制了《榆林市“十三五”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规划》,千方百计争取中省投资,并联合卫计部门严格开展水质检测化验。

我市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亮点纷呈。推行了玻璃钢高位水池在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中的运用,有效地缩短了蓄水池施工工期,减少了农民后期维护负担;推行了反渗透技术在户用型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运用,部分县区在反渗透技术试点成功后,在水质存在问题的精准扶贫户中推广了户用净水设备,避免了饮用超标水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发生,减少贫困户医药费用支出;推动了新能源在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中的运用,推广安装风光互补发电取水设备,减轻了群众经济负担。

值得一提的是,横山区通过国开行贷款1.2亿元用于饮水工程,解决了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这是目前全市乃至全省最大的用于饮水工程的县级自筹资金。

据统计,2017年,全市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总投资3.8亿元,建成各类饮水工程1414处,解决了40.63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至此,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贫困村安全饮水实现两个“全覆盖”。

通动力电工程

——照亮农村贫困群众致富路

“村里的电线没改前,饲料粉碎机一开就总是跳闸。自从去年底架了动力电后,就再也没有为跳闸发过愁。”11月20日,靖边县东坑镇宋渠村村主任郭京指着新架设的电力线路高兴地说。

只要基础设施脱了贫,产业发展就能跟上。这是不少群众的心声。靖边县东坑镇的曹崾岘村,坐落在白于山区腹地,距离县城有60多公里的车程,是省级贫困村。今年,村里架设了4.3公里的10千伏电力线路,装了8台50千伏安和1台100千伏安的配电变压器,建起了10口机井,明年一开春,2000多亩的土地就可以浇水了。“按种玉米算,每亩能增产800斤左右。这2000亩可以增加多少?”村民老王掰着指头算起了种地账。

市发改委会同市供电局、国网榆林供电公司编制了《榆林市“十三五”期间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实施方案》《榆林市贫困村通动力电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全力争取中央投资支持,在今年启动了全市贫困村通动力电工程。该工程涉及5县、109个贫困自然村,配套通电工程93项、投资3088.67万元。

同时,全市今年底将完成139个中心村(小城镇)电网改造升级,提前实现8个贫困县、927个贫困村电网脱贫改造目标,基本满足村民发展养殖、种植、副业加工及抗旱防汛、农业生产等用电需求增长。

公路通畅工程

——打通脱贫致富“最后一公里”

农村公路是保障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设施,是农民奔小康的重要支撑。

因为道路畅通,横山区横山镇吴东峁村村民贾俊团的生活变好了。他说:“原来都是土路,一到下雨路泥得没法走,今年6月修成水泥路,外出到城里原来要7个小时,现在一个多小时就到了。”

2017年,我市完成投资16亿元,建成通村公路2189公里,解决444个村的通村出行问题,按合并后3237个建制村统计已全部通畅,让新建的农村公路把山里山外、村里城里连起来,使其成为当地群众出行的“民生路”、农民发展产业的“脱贫路”“致富路”。

“在扶贫攻坚战中,难啃的‘骨头’是基础设施的‘脱贫’。”市发改委脱贫办主任刘小波说,在基础设施“脱贫”中,难“啃”的要算公路和水利设施。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通畅深度、覆盖广度,使全市自然村通达率达到100%,并逐步推进入户道路和生产道路硬化建设。同时,加强通村公路养护管理,加大通村公路养护投入,及时修复水毁及特坏路段,加大路域环境和路容路貌治理力度,实现公路养护常态化。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