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陕北在线 >> 正文
精准扶贫先让“精神”富起来 ——靖边县弘扬乡风文明助力脱贫攻坚
2018-01-02 11:33:48 来源:榆林日报

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靖边县全力播撒精神文明的种子,让“乡风文明”的美丽之花盛开在靖边大地,结出“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扶贫硕果,在精神扶贫中筑起“乡风文明”建设的新高地,实现物质富有和精神富足联动推进、同频共振。

扶智扶志

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俗话说得好,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精准扶贫关键在于“授人以渔”,而“精神扶贫”与之不谋而合。

“四天四夜不睡觉,就为了赶手头的活儿多挣几个钱,光这一单就挣了一万多元。”杨米涧镇王梁村贫困户王俊茂的话里透着自信。为何一个曾经穷困潦倒的贫困户变得如此有精气神儿?

这要从2017年正月说起,当时,村上召开了扶贫思想动员会,主要激励扶贫户靠自身脱贫致富,鼓励有技术有手艺的贫困户通过自主创业来脱贫,并通过扶贫政策为这些贫困户进行创业扶持和小额贷款。

听了这个消息后,会纸火花圈手艺的王俊茂就再也坐不住了,他思谋在城里开一家纸火花圈店,这样既照顾了城里读书的孩子,又能赚钱养家。说干就干,他通过政策贷了一万元的小额贷款,在城里开起了一家纸火花圈店,没想到生意很好。政府为了解决他的后顾之忧,在城里给他申请了移民房,还让他的两个孩子享受了贫困生生活补助,这样住房有保障,孩子上学不花钱,自己又有了赚钱的店面,他脱贫的劲头儿甭提有多足了。

像王俊茂这样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的贫困户在靖边还有很多,比如王梁村的贫困户胡天贵在政府帮扶后提出要主动退出贫困户,决心靠自己奋斗过上好日子。这些贫困户摈弃“等靠要”和消极绝望思想,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摘掉“贫困帽”,发扬了“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可贵精神,以实际行动为“因懒致贫”的贫困户上了生动的一课,也是靖边精神扶贫的最好写照。

移风易俗

倡导文明新乡风

在靖边白于山区,一个普通家庭娶媳妇平均要30万元左右,且越穷的地方、越穷的家庭娶媳妇费用越高,常常出现“娶媳穷十年”的现象。还有各种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生辰满月、过年过节等各种人情消费,给群众带来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负担。一些地区,群众不良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也成为健康扶贫路上的“拦路虎”,南部山区因病致贫的比例接近40%。

如何破解因婚致贫、因债致贫、因病致贫这些深层次的难题,光靠物质扶贫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是要在精准扶贫中不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进行移风易俗,涵育文明新风,减轻农民头上无形的精神枷锁和沉重的隐形负担,决不能让陈规陋习拖住扶贫的脚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必须让广大农民群众学有榜样、赶有方向。近日,靖边县共在全县选树“新乡贤”203人,让他们发挥“新乡贤”的引领示范作用,起到以点带面、带动一片的效果。同时,组织开展农村群众身边的“好人榜”“道德模范”“好婆婆”“最美贫困户”“好媳妇”“最美家庭”“讲文明树新风”等评选创建活动,挖掘评选出一大批爱护环境、讲究卫生、敬老睦邻、热心公益、勤劳自强、创业致富等方面的好人好事和先进人物,树立看得见摸得着、可亲可敬、能学来学到手的身边典型,带动和激发群众见贤思齐、争做好人的热情,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农村文明新风。

与此同时,靖边县强化制度约束,在各村建立明确的“村规民约”,在村规民约中加入移风易俗的内容,依托村干部、德高望重人员成立红白事理事会,形成勤俭节约、简办婚丧的新习俗,养成健康文明、科学合理、讲究卫生的生活新风尚,让文明乡风传承致远。

文化扶贫

提高群众的整体素质

“治贫”必先“治愚”,要实现精准扶贫,文化扶贫应先行一步。靖边县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逐渐提高贫困群体的文化素质,使“增收入”“富口袋”与“健精神”“富脑袋”同步进行。

村史馆是一个村的发展见证,在传承延续历史文化、促进乡风文明、承载乡恋乡愁、提升村民素质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是农村思想政治文化建设的新高地。

2016年,宁条梁镇庙畔村建成村史馆,以尊重历史的态度再现新中国成立后该村的发展历程,展示了全村群众在衣食住行、民情风俗、乡村文化、精神文明等方面的变化,也陈列了近代以来数百件年代感十足的生活生产用具。

2017年12月15日,正在学习参观的村民解维才说:“参观村史馆,可以忆苦思甜,能深刻体会到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这是群众艰苦奋斗、一点一滴打拼来的,以后我们还要勤俭节约,鼓足发展的劲头,靠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村史馆是靖边重视村级文化建设的缩影。在文化建设上,靖边县以群众乐见的形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利用“三下乡”、道德讲堂、农村庙会、快板说书、文化墙、农家书屋、文化长廊、阅报栏、远程教育、农村党课等阵地和载体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及核心价值观,让文化的因子逐渐渗入群众的血液中,提高村民的整体文化素质。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