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陕北在线 >> 正文
陕北发现“石峁文化”之前的文化遗存
2018-04-06 21:43:5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记者陆航)距今已有4000年的神木县石峁遗址被称为“中国文明的前夜”,去年刚刚发现的陕北靖边庙梁遗址呈现的则是“石峁文化”前的文化遗存。4月6日,该考古项目负责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邵晶告诉记者,从考古发掘的情况来看,庙梁遗址与石峁遗址应该有一定联系,遗址出土的部分陶器很有可能就是“石峁文化”的前身。

庙梁遗址位于榆林市靖边县杨桥畔镇杨二村东南,处在芦河上游东支西岸的黄土台地之上。2017年9月至12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队、靖边县文管办对遗址进行了考古工作。邵晶介绍,本次发掘的重要遗迹包括房址27座、灰坑47座、窑址2座以及墓葬1座。房址集中分布于梁峁西侧的坡地上,沿山坡等高线弧形排列。均为掏挖于黄土中的地穴式建筑,主体建筑应为窑洞。根据形状结构可分为两类:一为单体窑洞,平面均为圆形,面积在15平方米以上,铺设白灰地面,室内多掏挖有储藏窖穴,房前一般设有稍微下凹的活动空间,不甚规整;二为前后室连接的复合结构,平面呈凸字形,前室为长方形的半地穴建筑,后室均为平面呈圆角方形的窑洞,面积较第一类窑洞小,一般在10平方米以下。

庙梁遗址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庙梁遗址出土陶、石、骨(角、牙)等标本约200件。陶器标本器形多样,组合稳定,包括尖底瓶、斝、罐、瓮、豆、瓶、盆、钵、器盖等。初步整理发现,这些陶器可分为三组:

第一组以喇叭口钝尖尖底瓶、短折沿鼓腹罐、折腹钵、直口筒形深腹盆、圆饼钮器盖等为基本组合。

第二组以大型单把斝、喇叭口圆(折)肩平底瓶、细柄豆、直口圜底瓮等为基本组合。

第三组以双鋬鬲、竖颈圆腹罐、喇叭口折肩平底瓶、直口圜底瓮等为常见组合。

邵晶介绍,第二组陶器是本次发掘的最主要收获。“上述三组陶器器形变化明显,根据庙梁遗址层位关系并结合近年来陕北地区考古新资料,我们认为:第一组最早,为仰韶文化晚期遗存,与靖边五庄果墚、横山杨界沙等遗址的仰韶晚期遗存内涵相同;第二组次之,为龙山时代前期遗存(有斝无鬲),类似陶器组合还发现于横山瓦窑渠寨山、靖边五庄果墚等遗址;第三组最晚,应为龙山时代后期遗存(出现典型双鋬鬲),与榆林寨峁梁遗址龙山时代遗存非常相似。”

参与考古发掘的专家表示,靖边庙梁遗址文化遗存丰富、层位清晰、年代明确,在近年来陕北地区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非常突出。以第一组陶器为代表的仰韶晚期遗存一般被称作“海生不浪文化”,是陕北、晋北和内蒙古中南部地区仰韶文化的晚期遗存;第三组陶器虽然数量最少,但器物组合典型,特别是双鋬鬲的重复出现说明其相对年代已经进入陕北地区龙山时代后期,这类遗存的命名较多,如“老虎山文化”、“杏花文化”、“新华文化”等;庙梁遗址第二组陶器是2017年发掘的最主要收获,陶器组合中明确出现了斝类空三足器,若以空三足器的出现为龙山时代来临的标志,此类遗存是陕北地区龙山时代较早阶段的考古学遗存,以往多被称为“阿善三期文化”,但本次发掘的第二组陶器组合与内蒙古阿善三期文化遗存陶器的区别明显,阿善三期文化遗存陶器中亦未明确出现斝和以斝为代表的陶器组合。另外,以庙梁遗址第二组陶器为代表的陕北地区龙山时代前期考古学遗存除已经公布材料的横山瓦窑渠寨山、靖边五庄果墚等遗址外,还在横山贾大峁、庙梁、圆疙瘩、大阳洼、红梁等遗址中发现,是陕北地区特别是榆林南部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类龙山时代前期考古学遗存。根据发掘遗存的丰富程度,特别是陶器器形的典型程度和陶器组合的稳定程度,似可提出“庙梁遗存”甚或“庙梁文化”的命名,当然,随着资料的不断发现和积累,关于“庙梁遗存”或“庙梁文化”内涵和外延的研究必将不断深入。

庙梁遗址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任编辑 石逸龙)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