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照洛河》 常波摄
《清泉流韵》 聂忠明摄
甘泉的美,美在最原始的山水。厚重的黄土,经过亿万年的风雨洗礼,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山水形态。甘泉已成为一块炙手可热的旅游处女地。来此旅游,你将能领略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品味到九曲幽深的仙风道骨,触摸到精雕细刻的时间纹理,采拍到影视式的原始浪漫。
《大美陕北》 常波摄
甘泉的美,美在最优质的生态。甘泉地处子午岭天然林保护区,有天然次生林188万亩,林草覆盖率达到78.6%以上,劳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到89%,享有“陕北第一园”和“高原氧吧”之美誉。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是都市的30倍,天然氧吧,是您养生和休憩的福地。
《秋的记忆》 张捷摄
《青冈谷》 张湛武摄
甘泉的美,美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横亘在洛河之滨的秦直道,诉说着秦文化的沧桑与斑驳;屹立在白鹿寺的千年银杏树,倾诉着唐文化的繁荣与辉煌;悬挂在青州城悬崖上的马超洞,揭秘着戍边人的智慧与艰辛;汩汩流淌的美水泉、星罗密布的宋金古墓群、古崖居群,更像是一幅幅的沉重的画卷,记录着历史变迁。
《秦直道上摄影人》 常波摄
《链接》 张湛武摄
传承是文化的一种延续,创新更是一种文化的延伸。“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第一次总结了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甘泉桥镇、下寺湾、高哨曾为党中央、陕甘边政府驻地,毛泽东、彭德怀、习仲勋等革命先辈在此战斗生活。这些红色历史和红色的血脉为甘泉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良好条件。
《雪地讲话》 张湛武摄
《主席旧居》 张湛武摄
甘泉的美,美在乡间、美在乡情、美在乡风。“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笔下的江南美景,如今,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这样的美景在甘泉大地处处可见,置身其中,让你体验到乡间的恬静与安宁。
《千年银杏》 张湛武摄
《桃花诗会》 张湛武摄
甘泉是陕北文化和关中文化的风水岭,也是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融合之地,多民族、多省份的人杂居,逐渐形成了具有多元民族特点的陕北黄土风情文化。以张俊功说书、甘泉莲花灯为代表的民间文化;以黄米饭腌猪肉、甘泉豆腐宴为代表的饮食文化,造就了甘泉人民包容并蓄、胸怀宽广的性格。
《流光》 张捷摄
甘泉的美,是上天对于甘泉的馈赠,也是千百年来勤劳的甘泉人民智慧的结晶。
《大地音符》 贺润香摄
《丰收》 毛生明摄
甘泉位于延安南37公里处,因县城南神林山麓有美水泉而得名,素称“美水之乡。”总面积2300平方公里,总人口8.9万人。地貌属黄土高原梁状丘陵沟壑区,属高原大陆性季风半湿润气候。主要河流洛河穿境而过,全长95公里。洛河人两岸川台地近10万亩,是延安的“白菜心”,素有“天下洛河富甘泉”之称。“甘”美如画,“泉”邀天下,如今的甘泉正在以宽广的胸怀迎接八方来客。
《甘泉晨雾》 吴生斌摄
《春日黄土坡》 白杨摄
一、甘泉发展全域旅游的优势
(一)先天优势
甘泉置县已有两千多年,古老的甘泉孕育了灿烂悠久的美水文化。代表景点有美水泉,相传是隋炀帝北巡时的御用水源。白鹿寺则是唐朝佛教文化兴盛的标志,寺内千年银杏树远近闻名。中国古代第一条“高速公路”秦直道横穿全县,保存较为完整,号称“秦直道博物馆”。“甘泉大峡谷”,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地缝奇观”,可与美国羚羊大峡谷媲美。毛泽东同志的“雪地讲话”,更像一粒红色的种子,把红色精神代代相传。历史文化的厚重、自然山水的优美、红色文化的血脉是甘泉的禀赋,是甘泉发展旅游的先天基因。
《路遥书院》 张湛武摄
《手绘墙》 张湛武摄
(二)后发优势
甘泉是一块未开垦的旅游处女地。据有关专家统计:全县可开发的旅游景点有30多处,目前,这些景点基本处在休眠和半休眠状态。正是因为最懵懂、最原始的资源优势,让甘泉的旅游凸显后发优势。在旅游开发上力争做到五个融合,即:旅游与文物遗址保护相融合、旅游与城市建设相融合、旅游与现代农业相融合、旅游与山水景观相融合,旅游与红色教育相融合,最大限度地把资源变成景区、变成产品,打造“全景甘泉”。
《湖光柳色》 高延平摄
《湖光山色》 张湛武摄
(三)区位交通优势
甘泉距古城西安290公里,距圣地延安37公里,是延安的“南大门”,也是关中连接陕北的必经之地。210国道、包西铁路复线、包茂高速公路、黄延高速第二通道穿境而过,县乡公路四通八达。甘泉撤县设区纳入延安市“十三五”规划,区位交通优势十分明显。
《运转乾坤》 刘虎林摄
二、甘泉全域旅游项目策划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甘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牢固树立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坚持走“块状发展、聚集融合”道路,在具体开发中,把 “绿色、生态、禅意、自然”的纳入开发创意之中,并串 “点”成 “线”,使散落的景点珍珠变成了旅游的“珍珠链”。在重点旅游点、黄金旅游线路、精品旅游景点等方面积极谋划交通项目,打造互连互通的旅游交通环线。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依托“三山夹两河”的优势,让地于绿、让地于水、让城于民,打造黄土高原最具魅力的生态休闲“圣地”。
《雪原》 王永岗摄
《高原秋色》 贺光明摄
(一)全力打造以劳山森林公园为重点的生态休闲度假核心景点。按照“红色旅游到延安,生态休闲到甘泉”的思路,不断完善劳山森林公园的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将其打造为集生态休闲、红色旅游、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一是突显生态休闲和生态科普主题,让游客在天然氧吧中放松心境、修身养性,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二是突显红色旅游主题。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启动建设“雪地讲话”纪念广场,开辟“重走长征路”景观。结合甘泉长征干部培训学院的建设,打造好教学点、开发出精品课,传承红色基因,坚守初心使命,锤炼党性宗旨,让外来游客切身感受长征精神的思想洗礼,以“大培训”带动“大旅游”。
《源》 李治祥摄
《丽影》 郭怀勋摄
(二)全力打造以石门古镇为重点的饮食民俗文化体验核心景点。以石门古镇为中心,打造不一样的民俗风情游。重点推出五大体验项目:一是品豆腐。让游客全程体验豆腐制作、品尝豆腐美食、感受豆腐文化。二是观花海。充分利用洛河沿线的台地,打造以特色花卉和水果种植为主的创意农业观光区和采摘区,增强游客的观赏性、参与性和趣味性,吸引家庭客群度假观光。三是住民居。对洛河沿线的村落的古窑洞进行提升改造,让游客切身体验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活气息。四是赏银杏。石门境内的一株古银杏树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树高23米,五人不能合抱,属于省级重点保护的古树名木。五是结佛缘。石门的白鹿禅寺属唐代皇家寺院,在开发中,注重旅游观光性,突出“禅意”主题,丰富旅游内涵,让沉寂多年的古寺焕发出昔日光彩,吸引游客参观鉴赏、修身养性。
《甘泉莲花灯》 张湛武摄
《腰鼓》 吴生斌摄
(三)全力打造以甘泉大峡谷为重点的自然景观寻奇探秘景点。甘泉大峡谷属下埋式丹霞地貌峡谷群。是目前发现的具有世界级科普研究价值的丹霞地貌奇观,具有唯一性、垄断性和至高性。在开发中,坚持“敬畏自然、保护生态、科学利用”的原则,力争把景区开发和申报国家地质公园结合起来,按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打造。秦直道作为秦朝统一六国后修建的“高速公路”,在甘泉境内保存较好。为此,我们在加大秦直道遗址公园项目申报争取力度的同时,整合使用项目资金,完善秦直道遗址旅游基础设施,有针对性地打造一批复古驿站、村落、民居,通过商队、驿馆等情景展示,增强游客的体验性和参与性。
《翡翠峡谷》 汤一民摄
《甘泉大峡谷》 汤一民摄
旅游是一种综合性产业,甘泉的旅游像一张白纸,等待着您来挥毫泼墨。甘泉的旅游,更像一块纯净的圣土,等待着您来感知甘泉,走进甘泉。
美水相约,泉润心田。甘泉欢迎您!
(责任编辑 石逸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