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益·慈善 >> 正文
镇巴检察院创新监督方式方法亮点纷呈展新时期检察风采
2015-09-23 10:16:06 来源:新西部网

新西部网讯张晋 通讯员张峰)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是检察工作的永恒主题。镇巴县人民检察院始终坚、忠实履行法定职责,完善监督工作机制,创新监督方式方法,狠抓规范执法,不断提升执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开展“法律会诊”实现“零上访”纪录

针对镇巴县属于山区县、县情较为复杂的现状。镇巴县人民检察院“坚守底线、多下功夫、法情并用、领导包案”十六字方针做好息访息诉工作。。该院立足职能,延伸职责,全力做好控申信访工作。坚持“检察官接待日”定时定岗接访群众,对于信访工作涉及的相关部门,检察院均始终派员参加,从而形成了信访工作自觉性值班制度。

对于属镇巴县域管辖区内,但凡到上级机关信访的案件,该院作为属地责任人,不避风险,勇于担当。与此同时,该院自觉将检察信访工作融入“平安镇巴”的创建活动中去,立足检察环节,实行“信访—检察”联动制,施行“检察信访双向承诺”和“法律专家会诊”制,逐事、逐人、逐项地妥善化解矛盾纠纷。

该院严格按照地方党委政府的要求,认真开展“五民一建”、“一村一检察官”、检察官帮扶村建以及检察官联系人大机制等主题实践活动。根据市、县党委政府的具体指示和要求,该院对相关单位开展定点帮扶,切实解决其实际困难。通过全方面、多角度、多渠的开展息访息诉活动,该院连续多年实现“零上访”记录,且在2014年度考核中获得全省“人民最满意的政法单位”荣誉称号。

多措并举引领折翅雏鹰重返蓝天

坚持寓教于诉,引导触刑未成年迷途知返。在办理未成年刑事案件过程中,该院始终坚持“教育为主、打击为辅”的原则,将教育、引导贯穿于整个诉讼过程,把对触刑未成年的每次讯问都当做课堂,对他们进行深刻的警醒和教育,并且在庭审中对未成年被告人的公诉意见中增设教育词,使他们从内心深处自我反省、改过自新,收到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在取得较好教育成效的基础之上导入轻刑机制,在诉讼程序上,对可诉可不诉的尽量不诉;在实体处理上,对可判缓刑或免予刑事处罚的,建议法院适用缓刑或免予刑事处罚,给青少年罪犯改过自新的机会。

善用心理疏导,帮助迷途未成年走出阴霾。在办理未成年刑事案件中,由于未成年人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尤其是心理还很不成熟,绝大部分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和一些未成年被害人在诉讼过程中觉得自己很丢人、会被人耻笑,存在严重的抵触和自卑情绪,这样的情绪很可能会使他们一直抬不起头来,活在心理阴霾中,从而影响他们的一生。该院在此情况下建立了未成年人心理疏导机制,帮助每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和存在心理问题的被害人正视自己,重建自信,走出心理阴霾。2014年该院受理的案件中,涉案未成年被害人21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5案9人,办案干警对未成年被害人共进行了10人15次心理疏导,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疏导进行了9人13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并且达到了“对每个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都进行心理疏导”的标准。

未雨绸缪,将爱心融入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中。为了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中的职能作用,该院以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质和为少年儿童送关爱为内容,开展了多角度、多形式的校园普法、关爱活动,并且通过解读身边的案例,大大提高了在校青少年对法律知识的兴趣,也促进了他们对法律内容的理解,使他们直观地对触犯法律的后果有了深刻认识。

加强学习,争做合格“老师”。青少年犯罪的特殊性不仅要求办案人员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较强的业务水平,还要有特殊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感召力;不仅要做一名优秀的检察官,还必须是一名合格的“老师”。为此,该院注重加强业务科室人员的全方位学习,成立“检察官进校园”普法宣讲团,每周三组织公诉、侦监等部门干警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未成年人保护法》、《青少年犯罪学》、《心理学》等与未检工作密切联系的专业知识,还定期进行未成年人犯罪案例学习讨论,不断提升未检工作水平,力争做合格“老师”。

贯彻执行“两法”强化诉讼监督

近年以来,镇巴县人民检察院认真执行修改后《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以及《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监督规则》、《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全面履行对立案、侦查、审判和刑罚执行活动的法律监督职责,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沟通协作、形成合力。正确处理好监督与支持、监督与配合、监督与制约的关系,建立完善与相关单位沟通协调制度,共同形成推动两法衔接工作的合力。通过建立建立常态化联席交流机制。坚持把两法衔接工作联席会议作为信息交流平台的常态形式,定期就两法衔接工作中的问题召开联席会议,互通信息、统一认识、指导推动工作。建立疑难复杂案件协调机制。第一,建立提前介入机制,对于新类型、疑难、复杂以及涉及群体性重大敏感案件,检察机关能够与行政执法机关、公安机关主动协商,依法提前介入,加强执法环节的沟通衔接和互相监督制约。第二,实行案件双向咨询制度,就重大、复杂、疑难案件办理中的专业性问题加强相互咨询和业务交流,熟悉相关业务技能,共同提高执法水平和执法质量。第三,探索建立行政执法机关派员参加审查逮捕案件讨论机制,就案件事实、证据认定、应当适用的法律法规充分发表意见和看法,增强了行政执法机关的发言权、参与权、知情权,促进检察机关与行政执法机关之间互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建章立制、规范运作。完善程序规范。牵头组织,通过协商,完善了联席会议、信息通报、案件移送、个案协商、联合专项检查等具体程序规定。注意总结提升,将市两法衔接工作联席会议纪要的主要内容摘录汇编成册,为进一步完善两法衔接工作提供基础性保障。注重类案问题执法规范。针对某些类型案件在办案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通过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形成相应的规范文件,共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建立“五个一”职务犯罪预防机制

镇巴县人民检察院在依法严肃查办职务犯罪的同时,认真贯彻落实“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总结过去预防经验逐步形成建立了“五个一”职务犯罪预防机制。即以该院查办的职务犯罪个案为基础,做到一案一分析、一案一建议、一案一整顿、一案一教育、一案一回访。也就是每办一案与发案单位共同分析一次发案原因,找出在管理、监督、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漏洞;针对发案的症结,提出一份切实可行的检察建议,以案释法;帮助发案单位围绕检察建议开展一次严肃纪律、完善机制、堵塞漏洞的全面整顿;讲一堂法制教育课,以案警人,提高广大干职工引以为戒、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搞好一次回访考察,检查落实整改效果。

为确保“五个一”的落实,该院对各职能科室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的职责,自侦案件立案后向预防部门移送材料的时间、预防部门介入的时间和方式,检察建议的统一制作和发放,预防部门与自侦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使内部各部门形成了预防工作合力。

通过建立“五个一”职务犯罪预防机制,真正起到了“办理一案、警示一线、教育一片、治理一方”的法律效果,发挥了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主力军的作用,推动了全县党风廉政建设的进程,为该县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探索多部门联合帮扶在押人员家属生活工作机制

镇巴县人民检察院结合多年来驻所检察室的实际情况,通过监所检察干警与在押人员的谈话,了解在押人员的服刑情况和思想动态,了解他们家属的实际困难。通过业余时间,深入实际情况、询问邻居、联系乡镇包村干部等方式,将在押人员家属的实际困难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由检察院牵头,积极探索将民政部门、卫生部门、教育部门等多部门联合起来解决好在押人员家属的实际困难,让在押人员在看守所安心服刑、悔恨前非,早日走上社会的正常道路。

通过多部门联合工作机制,民政部门重点了解掌握在押服刑人员家属的经济收入、经济来源以及是否符合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低保”对象或者“五保”对象,通过各种民政救助、民政救济等方式,解决好他们的最低生活水平的保障,以及组织社会公益团体向在押人员家属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进行义务劳动,逢年过节之际,民政部门送上节日的慰问品,让在押人员家属放心过日子,安心接受司法部门对在押人员的处罚,相信国家在依法治国的大发展大背景之下,任何刑事处罚都是公正、公开、公平的,会让在押人员以及家属感受到司法的公平正义。

卫生部门通过走访、调查,查清在押人员现有家属的卫生、身体健康状况,将在押人员家属中留守老人或者未成年子女进行“上门服务”等形式,走访经济来源单一、身体状况较差的家属,充分利用好我国现行的城镇居民、城镇职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等各种医疗保险政策以及联合民政部门的社会救助、救济便捷途径,为在押人员家属的身体健康状况查清、检查,并且有需要时得到及时的治疗,包括对在押人员家属心理治疗(心理安慰)等方面控制好自己的生活情绪,鼓励在押人员家属积极配合办案机关的调查,争取能够得到司法机关对在押人员的从宽处理,使在押人员能够早日与亲人团聚。

对于在押人员子女的受教育问题,教育部门要摸排查清在押人员子女的思想动态,多做好相应的心理辅导工作,让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多在押人员多沟通、多相处,务必因为在押人员的行为,严重挫伤其子女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不必要的压力;更不要因为在押人员的行为,导致其他学生、教师对在押人员子女产生相应的歧视和漠视,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应有的温暖,一方面要了解好在押人员子女的心理状态,不要受到不应该失去的尊严,又要保护好他们的隐私,使他们的合法权益不要受到侵犯。争取在同一片蓝天下,让在押人员的子女有一颗良好的心态、阳光的心态,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一技之长,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

(编辑 岳茜)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