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部网讯(张晋 通讯员万海峰)【引言】案件质量评查是指对已办结的案件从证据采信、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办案程序、风险评估、文书制作及使用、涉案财物处理、办案效果、网上办案等方面进行检查、分析、评价,并对办案中存在的问题依法纠正的过程。其作用是坚持有错必纠的原则,重在发现问题并整改落实,未雨绸缪,总结经验,促进提高司法办案水平,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
为进一步加强对执法办案活动的管理监督,落实办案责任,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各级执法机关都在开展此项工作,笔者曾多次参加案件评查工作,所评查案件虽无冤假错案,但案件办理的质量不容忽视。
一、案件办理存在的问题
①对涉案财物处理不及时,没有做到“案结财清”,法院裁判结果已生效,多收的当事人财物该返还当事人的未返还,该上缴国库的未上缴,长此以往,时过境迁,不知何终。
②对案件的初查,按执法规范化规定,接触初查对象须履行相关审批手续,但卷内无此手续,这样初查是否合法?
③案件侦查无计划、安全无预案,结案无侦查终结报告。
④《审查逮捕人犯意见书》制作不符合规定。按部就班,证据简单罗列,没有对每个证据证明力的评判,即该证据证明了什么?一组证据证明了什么?各种证据链接在一起证明了什么?缺少对犯罪事实、证据、适用法律法规、政策以及犯罪嫌疑人主客观心态糅合在一块展开全面的释法论证过程,对有无逮捕必要论理不到位。
⑤卷皮书写不尽规范。卷宗编码、案卷名称、承办人、受案时间、结案时间、处理结果、总共多少页等内容不全。另外书写不工整,字迹潦草,很不严谨,有些字体难以辨认。
⑥讯问笔录制作不规范。犯罪嫌疑人在讯问笔录末页应写明“以上笔录我看过(向我宣读过),和我说的相符”。但卷宗中未按此书写,而是“看过,和我说的一样。”
⑦出庭预案太少。出庭预案包括公诉意见书、庭审讯问提纲、庭审示证提纲、庭审答辩提纲,简称“三纲一书”。这是公诉人在法庭上,系统揭露犯罪、证实犯罪、阐释法律法规政策、进行法庭法制宣传教育不可缺少的有力武器,也是一个公诉人必须具备的素能,而公诉人、法官没有。
⑧出庭笔录不完整,庭审核心、争辩焦点记录太少,大部分是程序性语言,难以反映出庭全貌;另外,书写潦草,出庭记录有书记员一人一笔带过,无公诉人签字现象。
⑨个别案件裁判生效,但法律文书尚未公开。
二、成因分析与整改意见
一是执法务必规范化的执法理念有偏差。部分干警对执法规范化意义、目的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没有从根本上树立“执法务必规范化”的执法理念,不能严格公正规范地行使司法权。要借助这次执法规范化专项教育活动,深化干警的司法行为规范化理念,做到严格公正、规范、文明执法,以规范保公正,筑牢执法规范化思想,实现全体执法人员由习惯性执法向理性、规范化执法转变。
二是执法素能不高。表现在:一是对业务专业化培训、学习不到位。如新修订的刑诉法,刑诉规则,特别是执法规范化(2013)版培训教材,未能系统、全面地学习掌握。二是“习惯性执法”代替规范化执法。“习惯成自然”,习惯性执法是执法不规范行为病根所在,对其听之任之,认为只要案件办对了,其他无所谓。如文书不齐备,卷皮、目录书写不规范等任其自然。最后是办案人员业务素能有待提高,无论是有无办案权均须充电,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有待加强。要下大力气开展以提高执法素能为重点的多种形式的执法规范化培训,认真学习《执法工作基本规范》、《刑事诉讼法及规则》、《冻结、扣押涉案财物管理办法》等内容,促进执法人员熟练掌握执法行为规范,提高规范执法能力。
三是工作责任心不强,粗枝大叶。作为一名执法者,不能因此而缺少对案件办理应有的一丝不苟的认真负责精神。对评查暴露出来的问题要及时反馈给办案单位。单位除大会通报批评外,纪检监察组对案件承办人员要进行约谈,责令其写出检查和承诺,并限期彻底整改。案件管理部门审查把关,组织一次案件质量整改情况“回头看”,彻底端正其工作态度,改正习惯性执法。
四是监督管理不到位。虽说基层执法部门案多人少,除业务工作外,一岗多能,综合事务牵扯太多,不可避免地疏于对办案人员的业务管理和执法过程监督,对执法者存在的问题未能发现和及时纠改,但不能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对此,办案部门要狠抓整改,查漏补缺,卷宗材料重新完善。同时,组织对以往办理的案件逐案评查。案管部门要强化对案件统一规范化管理,全程监管,促使案件承办人时刻注意自身不良办案习惯,对发现的执法不规范行为,立即向承办人及部门提出纠正意见,并督促整改,承办人立行立改,减少办案过程中程序性瑕疵。
五是“有令必行,有错必改”。对本通报中点出的问题,各个业务部门要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勇于担责,立行立改”的态度,自查自纠,认真整改。逾期不报者,取消年终评选先进资格,给予部门负责人诫勉谈话。
总之,案件质量评查,既是发现执法过程中存在不规范方面的问题和不足,“无一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以案件质量评查为锲机,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认真加以整改。只有亡羊补牢、未雨绸缪,认真学习,恪尽职守,爱岗敬业,摒弃习惯性执法,积极推进执法规范化和执法素能建设,才能提升执法公信力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编辑 岳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