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丨新西部编辑部 撰文丨杨旭民
他们,是活跃于西部地区各个角落的公益组织;他们,是献身于改善贫困人群生存状态的爱心大使。他们的机构有大有小,小的三四个人,大的则有数千人,但他们心中的执着一样,使命感也一样。
2017年,尽管他们所做的工作不同,所处的境遇也不同,但他们却都在各自的收获中长大一岁。在西部,从事公益活动的组织何止成百上千,《新西部》所能联络到的只能是极其有限的几家,但他们所做的一切,依然让我们感动甚至震撼。
2017年,甘肃公益组织绿驼铃只有三名工作人员,但小而精的团队却发挥了灵活高效的优势。他们在一个叫暖水村的地方开展的以妇女为主的黄土高原可持续垃圾管理系列能力建设项目,大大提高当地村民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的能力。除此之外,他们依旧关注甘肃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开展了水源地调研、河流健康调查、水源地保护座谈会、水源地自然体验活动、水源地普法宣传活动等,通过各种形式倡导公众、政府进一步关注水源地安全问题。
2017年,由中国农业大学李小云教授在云南创立并执行的勐腊小云助贫中心继续在勐腊县勐伴镇河边瑶族村寨推进村级贫困综合治理试验。这个组织践行“朴素公益”,从方式和手段上提倡“参与式扶贫”,不主张大包大揽式的扶贫,而是通过长期的参与式综合施策,培育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经营、自我发展的脱贫能力。
北京上学路上公益促进中心通过发放“上学路上故事盒子”或在学校中开通“小雨点广播”,达成对贫困地区儿童进行心理疏导、情感抚慰、人格养成和视野拓展的功效。自2015年起,该中心联合北师大教育心理与学校咨询研究所李亦菲教授团队,通过全国范围的调查取样和数据分析,每年推出《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在2017年的白皮书中,他们指出无论是缺父留守儿童、缺母留守儿童还是完全留守儿童,亲人的长期离开对他们的成长和心灵构建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以至于超过10%的留守儿童说父母“已死”以发泄不满。研究人员告诫年轻的父母们该好好想想,怎么样让自己在孩子心中不要成为那些“已死”的爸妈。
《新西部》杂志本期推出的2017西部公益年度报告,涉及的公益组织以助学支教为主,也有从事环境保护、应急救援、职业病防治、精准扶贫以及乡村文化建设的机构,代表了基本的公益类型和公益活动的基本内容,也代表了2107年西部公益事业发展的基本面貌和脉络。这些人群大多默默无闻,每天都在做着许多繁杂细碎甚至恼人的工作,以他们不同于一般人的热情洋溢和耐心细致,改变着更多人群的生活甚至命运。
习近平总书记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向为西部人幸福而奋斗的所有公益人致敬!
让乡村青少年成为更好的自己 ——来自陕西纯山教育基金会的年度报告
(责任编辑 王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