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调查笔记 >> 正文
陕西文旅发展的一面旗帜
2024-11-27 16:11:55 来源:《新西部》2024年第9期

陈小玮

“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国。”前法国总统希拉克参观秦兵马俑时的这句赞叹词,成为兵马俑的最佳推广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通俗叫法是秦俑馆,一直都是陕西旅游诸多景点中最热的一个。秦兵马俑作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作为中国文物外展出场次数和出场数量最多的明星国宝,已成为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最佳使者。

暑假是我国每年最长的一个旅游旺季。从6月初高考结束始,直到全国大中小学开学结束,达两三个月之久。今年暑期,秦俑馆每天接待游客近6万人次,已接近兵马俑景区的最大承载量6.5万人。兵马俑一、二、三号坑展厅通道挤满了人,拥挤成为一种常态。

博物馆在国家领导人关怀下建成

1979年10月1日,由叶剑英元帅题写馆名的“秦始皇秦俑馆”正式对外开放。此时,距离临潼西杨村村民意外发现兵马俑残片已经过去了四年。

曾任秦俑馆筹建处主任杨正卿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写道:1975年夏,国家文物局王冶秋局长在北戴河见到了聂荣臻元帅。聂帅问王冶秋陕西省临潼县发现的陶俑坑情况。王冶秋说,能建个博物馆最好,国家有困难,工作现在还在做。聂帅说,困难是有,但需要办的事还是要办。你回北京给李先念副总理讲一下,此事要办。

图片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一直是陕西旅游最热的一个景点

1975年9月22日,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以〔75〕文物字258号向国务院提交《关于修建秦始皇秦俑馆的报告》。9月28日,国务院副总理谷牧批示“拟同意,请先念、登奎同志批后退国家计委、建委办”。

11月8日,王冶秋局长就有关秦俑博物馆的设计问题及所需建筑材料问题,向谷牧副总理作了汇报,并请求指示。谷牧副总理批示:“同意照办,如飬初同志未回,先由韩光同志定办。”

很快,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发文称:“遵照国务院领导批示,同意临潼秦俑博物馆1976年列入基本建设计划,批投资281万元,钢材1000吨,木材2000立方,水泥3000吨。”

陕西省革命委员会陕革文发〔75〕号《关于陕西省秦俑博物馆筹建处启用印章的函》称:“经国务院负责同志批示,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决定在我省临潼县秦代陶俑坑原址修建秦俑博物馆。”随后,陕西省秦俑馆筹建处成立并对外办公。

秦兵马俑博物馆尚未建成,发掘现场就不断有人来参观了。

1976年5月,秦俑坑发掘现场迎来了第一批重要客人——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一行。李光耀先生参观秦俑和他赞美秦俑的消息,迅速刊登在各大报纸上。秦俑的影响走向了世界。

罗马尼亚友好参观团是秦俑发掘现场破例接待的第一个外国代表团。

经粗略统计,在1979年秦俑馆开馆前,接待参观人数已达40多万人次。

谷牧副总理对秦俑馆工程十分重视,每次有人来西安,总是带话了解工程建设进展情况,询问还有什么困难。1979年9月16日,谷牧副总理陪同丹麦女王来参观,还存在50万元的资金缺口,最后将给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的50万元投资划拨给了秦俑馆。最终,秦俑馆的投资从281万元提高到了650万元。

1979年4月9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元帅来到秦俑发掘工地视察。当时因修建一号坑大厅,陶俑被回填土覆盖,无法参观。80高龄的叶帅在陪同人员的导引下,直奔正在发掘和清理的二号坑。

“我看这个秦俑坑是我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这里面有学不完的东西,希望今后我军的高级将领都要到这里看一看。”站在二号坑的土坡边,叶剑英对身边陪同的军队将领们说。

1979年10月1日,由叶剑英元帅题写馆名的“秦始皇秦俑馆”正式对外开放。这支秦代的地下大军正式面向世界,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人的观赏与赞叹。

一、二、三号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园内的一组陪葬坑,三个坑内共有陶俑、陶马约8000件,像个庞大的地下军团,也是座古代雕塑艺术的宝库。1989年9月27日,秦兵马俑三号坑遗址保护展示大厅正式对外开放。1994年10月1日,秦兵马俑二号坑遗址保护展示大厅建成,并以边发掘边展示的形式对公众开放。

1987年12月7日至11日,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1届会议在巴黎召开。中国的秦始皇陵(含兵马俑坑)等6处遗产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图片

▲兵马俑一、二、三号坑展厅通道经常挤满游客

1999年10月1日,秦始皇帝陵文物陈列厅建成对外开放,考古新成果以临展的形式在这里与游客会面。

遗址馆要发展,一定要有考古支持。到2007年,秦俑馆的研究人员已达上百人,这为申请团队考古资格打下了坚实基础。秦兵马俑发现四十年时,考古人员对一号坑进行了三次发掘,不断被新发现惊艳。秦兵马俑一号坑的第三次考古发掘,与展出同时进行,并且靠近参观线路,游客参观时,不仅能看到恢弘的兵马俑军阵,还可以现场观赏考古人员发掘、修复过程。

不断出新的博物馆才能对游客发生持续性的吸引力。疫情前的2019年,兵马俑游客数量是900万,2023年,游客数量已破1000万,是十年前的二倍多。

让文物“活”起来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是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为基础,以秦始皇陵遗址公园为依托的一座大型遗址博物院。

1998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决定整合秦始皇帝陵和兵马俑资源、打造世界一流博物馆。2009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成立。但在公众的叫法中,还是被更多地称为秦俑馆。

2010年,秦始皇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秦始皇陵K9901、K0006陪葬坑展厅建成并对外开放,秦始皇陵封土、内外城垣及诸多建筑遗迹、陪葬坑、陪葬墓等遗迹以标识性展示方式呈现在公众面前,秦始皇帝陵展示内容得到进一步扩展。

8月中旬,因采访的缘故,新西部记者一行3人再次参观秦俑馆。和十年前相比,秦俑馆的展陈已非常有创新性和现代性。

“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一直是秦俑馆展陈部思考的重大课题。

图片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前游客如潮

图片

▲2024年9月8日,“千古一帝的地下王国——秦始皇陵 考古发现展”在秦陵博物院开展。

2021年,秦俑馆对K0006陪葬坑(文官俑坑)展陈进行了升级,这样游客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K0006陪葬坑别于兵马俑坑的特点。同一年,“青铜之冠——秦陵铜车马博物馆”展陈完成并迎客,铜车马展馆通过多手段多方式对铜车马的内涵加以阐释,游客也能多角度地欣赏始皇銮驾的风采。

2022年5月18日,国家文物局、湖北省人民政府在武汉市举办2022年“国际博物馆日”主场活动。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第十九届(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颁奖仪式隆重举行。秦陵铜车马博物馆基本陈列“青铜之冠——秦陵彩绘铜车马”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铜车马博物馆是秦俑馆实现“一院多馆”发展战略的重要步骤。新馆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铜车马的保存、展示、参观环境,在丰富博物院展示内容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完善了秦俑馆的展陈体系,还有效调控了馆区、陵区的观众数量。

展览采取“放大镜”式设计思路,尽精微而至广大,紧扣两乘铜车马,多角度、深层次、全方位、多元化地对其进行解构式陈列和重构式展示。多样的展示手段和数字技术的大量运用,形象解读古代车马的结构系驾等知识,复原重构文物的使用场景。形成虚实、动静、古今的对比与共存,体现古代科技与现代文明的碰撞,实现跨越两千多年的对话。

参观者来到秦俑馆,可以通过手机端自助预约导游,听展览文物语音讲解,还可以玩“寻找兵马俑”等互动小游戏。基于人脸识别技术,游客上传自拍照就可以快速匹配一个“相像”的兵马俑照片,还可以通过俑坑排列图找到照片中这个兵马俑的具体位置。这些让文物“活”起来的手段,都会提高游客的沉浸感。

秦俑馆除了常设的专题展,还经常会有各种临展,为参观者更好理解专题展提供背景知识,这样参观收获的就不仅仅是停留在视觉震撼的浅表层面,而且能在更深层次上理解秦人所创造的物质文明。

今年前半年,由秦俑馆联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共同主办的“何止秦俑——秦陵苑囿之K0007陪葬坑”展览于秦俑馆文物陈列厅开展。K0007陪葬坑位于秦始皇陵外城垣东北角以外约900米处,与封土的直线距离近乎三千米,是秦始皇陵已知陪葬坑中距离封土最远的一座。

2000年,秦始皇帝陵K0007陪葬坑进行考古发掘。共出土青铜水禽46只,其中天鹅20只,仙鹤6只,鸿雁20只。天鹅或立或卧,有只仙鹤嘴中还含有一铜质虫状物,显然是从水中捉得虫食后尖喙离开水面的一瞬。

这次展览以青铜水禽为重点,57件展品共同讲述了K0007陪葬坑不同于秦兵马俑军事题材的文化内涵,重点介绍了青铜水禽的铸造工艺、彩绘装饰以及造型艺术,凸显了秦文化的多彩性以及工艺技术的创新性。

去年下半年,“我是一个兵——秦陵宝藏系列展”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陈列厅列开展,因在展览设计中融合文物故事、艺术设计等新理念,受到观众的高度关注和好评。

展览与研究齐头并进

2019年9月25日到2020年4月6日,“平天下——秦的统一”特展在秦俑馆举办。这次展览汇聚了来自全国33家文博单位的317件(组)精美文物,是秦俑馆历年来筹办的规模最大的原创展览。该展览作为秦俑馆两大系列展“东周时期区域文化系列展”和“帝国之路”系列展的总结,是为新中国七十华诞、为秦始皇兵马俑发现四十五周年,以及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建院四十周年的献礼。

展览在内容设计方面独具匠心。展览故事从中国现存最早的家书——云梦秦简中的《黑夫木牍》开始,以两个普通百姓“黑夫”和“惊”的视角来回看两千多年前波澜壮阔的历史大事件。展览以秦国由西方的弱小部族成长为统一帝国的漫漫征程为主要脉络,记述秦人历经数百年的经营,抱定一统的雄心,一步步从西陲向东挺进,历代君王的励精图治最终成就了其天下一统的壮志。

秦的包容性,是整个展览所要表达和传递的核心思想。策展人彭文表示:“整个策展团队想转变的一个观念就是,展品只为故事的完整性服务,而不取决于其文物级别。即便是精品文物,其布展的位置和方式,也只为展览主题服务。

该展览的形式设计师程乾宁在分享展览设计理念时表示,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一切设计都是为了凸显内容。同时,整体设计尊崇简洁风格,避免了大量使用实景还原、多媒体声光电的应用,最大限度上让观众将注意力集中在故事和展品上。

展览受到学术界和观众的一致好评,观众参观人数达42万余人。

2020年5月18日,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系列活动在南京博物院举行。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第十七届(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终评及颁奖活动引起强烈反响。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原创展览“平天下——秦的统一”特展荣获第十七届(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推介精品奖。

秦陵博物院的定位是“一院多馆”发展模式,一方面是针对不同的遗址内容建设专题博物馆,另一方面建设综合性博物馆,后者所要表达和展出的内容,会从更多维的层面展现秦五百多年的发展历史,让大家了解秦统一对中国的影响。

2017年,秦俑馆携手青州市博物馆、焦作市博物馆、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咸阳市文物保护中心、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等策划举办的“留住色彩——陶质彩绘文物保护成果展”,展期为三个月。

展览分为“我们的敌人”“化零为整”“我们的方法”“我们的工具”“我们的创新”等五个方面,选取了从先秦至元代的陶质彩绘文物121件(组)及非文物类展品,介绍了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相关的原则、程序,基本的技术知识、保护工作的难点以及所取得的成果。

展览从文物保护工作者的视角,选取了包括兵马俑在内的陶质彩绘文物鲜为人知的一面,从而引起参观者的兴趣。我们可能不知道,因时间、空气、环境、温湿度等等因素,秦俑等陶质彩绘文物会出现生漆层老化、陶质的酥粉痕迹以及彩绘的空鼓、起翘、剥落、表面可溶盐等,展览通过文物从“支离破碎”到“完好如初”,从“斑驳残迹”到“色彩斑斓”的变化,普及、宣传文物保护的基础知识,提升观众文物保护意识。

据介绍,2004年,“秦俑彩绘保护技术研究”项目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5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正式成立,标志着对陶质彩绘文物的保护进入了标准化、规范化的新的阶段。经过多年艰苦攻关,秦陵博物院首次在兵马俑的彩绘中发现了古人人工合成的“中国蓝”和“中国紫”;“考古发掘现场出土脆弱遗迹临时固型材料研究”项目获得“十二五”文物科技保护和技术创新一等奖;在修复技术、粘接材料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获得了多项国家专利。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还以秦俑馆为中心辐射全国,举办了陶质彩绘文物修复保护培训班、标准推广班,培训全国各地同行近二百人;编制文物保护方案,完成保护修复项目,修复文物千余件;建立了“陶质彩绘文物保护青州工作站”等3个基层工作站,实地培训指导基层保护修复工作,带动了基层保护修复水平的提高,成为全国的陶质彩绘文物保护的领军者。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是以秦始皇陵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基于考古遗址本体及其环境的保护与展示,融合了教育、科研、游览、休闲等多项功能的公共文化空间。选准讲故事的媒介,就能激活公众的参观热情,使文化遗产焕发生机,成为民众的精神家园。

中国文物外展的明星国宝

“要看千年的中国去西安”,这是国家主席习近平2015年9月在参观美国塔科马市林肯中学时候的推介词。

1985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时,为了看兵马俑专门来到陕西。他在留言簿上写道:“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参观中国的过去,也有机会看到中国的现在,而且意识到未来中国的潜力。”

秦俑馆连续六年(2014-2019年)被全球最大的旅游门户网站评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博物馆”前25名,蝉联亚洲第一。截至2019年,国外游客在秦陵博物院游人总量的比重达三分之一。

秦俑馆通过对外展览,以兵马俑为载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

秦兵马俑首次走出国门是1976年。这年的3月至8月,秦兵马俑跟随“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代青铜器展览”到日本东京、京都展出。参展观众逾40万。媒体报道说:“展览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人们。”

图片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纪念秦兵马俑考古发掘五十周年系列活动现场

1982年,为庆祝中国与澳大利亚建交十周年,“中国秦代兵马俑展览”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悉尼等6个城市举办。这是中国首次以“兵马俑”为主题的海外展览。在堪培拉展出时,时任澳大利亚总理霍克为展览剪彩并致辞。展览期间观众达80万人次,约占当时澳大利亚人口的5%。

1984年12月-1986年1月,“中国秦代兵马俑”赴瑞典、挪威、奥地利、英国、爱尔兰欧洲五国展览。瑞典国王、挪威国王和首相、奥地利联邦总统、爱尔兰总统等先后前往参观。

1999年9月-2000年9月,兵马俑首次“到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

2006年6月14日-2006年11月30日,兵马俑首次在俄罗斯亮相。

2007年,兵马俑第二次到英国展览时,大英博物馆斥资200万美元在著名的圆形阅览室搭建了临时展厅,价值12英镑的门票在开展前就售出了10万张,创下了大英博物馆专项展览预售票的历史记录。展览开幕,时任英国首相布朗致辞。展览期间,英国皇室成员悉数到场参观。展览目录几次售罄,不断再版,一直热销到展览结束后几年。

2009年,“中国秦代兵马俑展”在美国的4个城市巡回举办,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美不容错过的十大展览之一。

2015年4月1日至2015年9月30日,在丹麦摩斯盖德博物馆成功举办的《秦始皇——中国陕西兵马俑》展览,更是近年卓越的外交事件,丹麦女王和亨里克亲王出席开幕式。观众人数达34万人,创造了丹麦展览的新纪录。

2017年,阿斯塔纳世博会期间,陕西文物第一次在中亚展出。《中国秦始皇兵马俑文物展》在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举办吸引了参加世博会众多国家政要的目光,成为世博会场外一道亮丽的中国风景。

2018年2月8日至10月28日,“秦始皇和兵马俑”展览在英国利物浦国家博物馆成功举办,61.1万人的参观人数远超出博物馆对45万人参观人数的预期,创出单次文物展览在利物浦市的参加人数最高记录。网站浏览量高达200万次。这次展览获得英国最受欢迎、最多参观人数等多项大奖。

2019年5月18日,“秦始皇和兵马俑展”荣获第十六届(2018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奖。

从1976年至2020年,作为“中华文化友好使者”,秦兵马俑先后走进亚洲、美洲、欧洲、大洋洲、非洲五大洲49个国家和地区的178座城市展出,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瑞典、希腊、埃及等许多国家都留下了它的足迹。在全世界范围内,举办秦兵马俑展览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和日本。据不完全统计,海外观众已达3000多万人次。

2022年3月25日至2023年2月5日,“兵马俑与古代中国:秦汉文明的遗产”展先后在日本京都市美术馆、静冈县立美术馆、名古屋市博物馆和东京上野森美术馆展出。

2023年3月28日,作为“中西文化和旅游年”开幕系列活动之一,“中国秦汉文明的遗产”展览在西班牙阿利坎特考古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由陕西省文物局主办,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承办,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协办。119件(组)展品来自陕西9家文博单位,其中包括10件秦兵马俑和金银器、青铜器、陶器、玉器等文物精品。三个展厅分别展示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秦始皇陵以及神秘的兵马俑。

在“互联网+”时代,兵马俑借助更多途径,架起了中国与世界交流的桥梁。

2017年11月20日,秦俑馆携手中国网在兵马俑一号坑进行了海外直播,网友通过直播欣赏到“千人千面”的兵马俑。宏观的排兵布阵,细微的面部表情,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古代高超的雕塑艺术。本场海外直播历时1小时,350多万海外网友通过中国网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和英文直播客户端同步观看。

2017年,秦俑馆策划“秦兵马俑史密森尼数字教育”项目,2019年推出“秦兵马俑远程教育课堂”,便于美国中小学生利用秦俑文物资源,提升课堂中文教学效果。2020年,该项目获得第二届中国机构海外传播杰出案例(海帆奖)“最佳可视效果案例”,并收入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编写的《新发展理念案例选:开放发展》一书中。

秦兵马俑发现五十年,在中国考古史、文物史、旅游史上都留下深深的印记。秦俑考古的每一项新发现、秦俑展馆展示的每一次新升级,都是中国文物界的大事件。

秦兵马俑旅游五十年热度不减,一直是陕西文旅发展的一面旗帜。

“截至目前,我们累计接待的海内外观众超过1.6亿人次,成功入选全球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成为保护、研究利用文化遗产的示范样板。”9月8日上午,在“秦兵马俑考古发掘五十周年暨秦始皇陵大遗址保护研究国际会议”上,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长李岗全面回顾了半个世纪以来,秦始皇陵大遗址保护发掘、研究阐释、传承利用的探索历程。

李岗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将继续以创建世界一流博物馆为目标,进一步强化秦陵考古研究多学科联合攻关,切实做好世界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积极打造文化遗产守护、传承、传播的典范。

(本文图片由张天柱提供,特此致谢!)

责任编辑:王顺利-《新西部》杂志 · 新西部网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