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调查笔记 >> 正文
临渭模式:一座银发友好城市的试点探索
2024-05-08 07:58:45 来源:《新西部》2024年第4期 作者:杜尚儒

发展银发经济,是渭南市临渭区趟出的一条将“产业和事业”有机结合的新路子,也是区上统筹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实现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临渭区科学编制200平方公里美好生活示范区发展规划,提出建设银发友好型城市,为全面打造美好生活示范区奠定了基础。

2024年1月初,我国首部支持发展银发经济的专门文件《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发布后不久,人们惊奇地发现,西部“不显山不露水”的陕西省渭南市竟是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之一,而位于渭南市中心城区的临渭区更是凭借前瞻布局,于2020年就科学编制200平方公里美好生活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并率先成立了全国首家县域“银发经济研究院”,让人们对临渭区建设银发友好型城市、全面打造美好生活示范区不由得充满了期待。

渭南有条银龄金街

2024年3月14日上午,家住渭南市临渭区西一路附近的刘女士做完足部保健理疗后,又来到街对面的一家老年用品专卖店,想为自己选一条适合的裤子。刘女士今年76岁,最近经常到这条街来做理疗,今天早早做完了,顺便到专卖店里转一转。刘女士说,这个专卖店她很熟,常来,店里的东西也比较全,有鞋帽、衣裤、拐杖、桌椅等,甚至还有修脚器械,都是适合老年人的用品。

图片

南银龄金街

街道另一边的颐阳天年理疗馆内,七八位老人正在做足部理疗。89岁的唐大妈说:“看到他们的广告后,亲自到这里一看,觉得这是实打实的,不是哄人的。我做了以后,感觉到晚上睡觉能睡得好。特别是我的静脉曲张,在医院都没有办法,在这里试了几次,效果不错,现在基本上快好了。”唐大妈性格开朗,也很健谈,她告诉记者,从2022年4月份这家理疗馆开张以来,除了刮风下雨这样的极端天气,她几乎天天都要到这里来做理疗。“我们大院内的一些老人都来了,大家每天在一起有说有笑,身体健康了,心情也好了。”唐大妈说。

理疗馆的工作人员孙香玲介绍说,唐大妈的理疗是一种藏药熏蒸疗法,每次30-40分钟,药力借助一定的温度作用于身体,对中老年人的关节痛、风湿病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唐大妈刚来的时候,静脉曲张引起的满腿暴露的血管就像蚯蚓爬上去一样,她坚持了两年多理疗,现在就剩腿窝一点点了。当然,理疗馆内不止一种熏蒸疗法,有远红外贴片针灸、艾灸、按摩等多种调理,根据各人身体需求,每个人的贴片、熏蒸方法都不一样。平时这个小小的理疗室坐满了老人,熏蒸的木桶轮流用,早到早做,有上午做的,也有下午来做的。“其实,这种调理对所有人都适合,尤其是到了他们这个年龄,更需要调理治疗。来调理的附近的老人占大多数,现在人们对养生、泡脚等已经接受了,能切身感受到它的好处。”孙香玲说。

颐阳天年理疗馆隔壁是一家叫“爸妈味道”的餐厅,二楼的“萱堂暖居”为母亲专属照护中心。对面是杜桥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这条街上还有健康食品超市、东秀星适老产品体验中心,以及恩施富硒、正大无糖、艾益生艾灸、银发无忧老年用品专卖连锁店等门店。这条街道为南北走向,仅数十米长,却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银龄金街”。

据介绍,银龄金街是东秀星健康养老产业有限公司(下称东秀星)联合临渭区民政局共同打造的一处为老年人提供衣、食、住、用、行等服务的商业街区。东秀星的董事长黄秀娟解释说,银龄,银发,代表老龄群体。金街,即寸土寸金的商业街,这里地处渭南中心城区商圈宏帆广场。银龄金街,意在表达公共资源对老年社会的全新服务,对银发人群的祝福和关爱,也表达了企业致力于打造临渭区社会养老文化的核心地标、颐养产业发展的财富领航旗舰、金色年华休闲娱乐的配置光区和临渭区银发经济产业发展的公共社会平台的美好愿景。

黄秀娟是安徽人,从事养老工作已有二十多年,曾被评为“全国敬老楷模提名奖”。黄秀娟介绍说,为她颁奖的是迟浩田上将,迟浩田将军鼓励她说,你是获奖中的前五十名,要珍惜这个荣誉。2019年,黄秀娟得知临渭区要发展银发经济,很受鼓舞,她一直想打造一个专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街区,老年人在这里有适合他们吃的、用的、住的、玩的、理疗与护理等等。这个想法得到了临渭区民政局的肯定与支持。据了解,渭南市东风大街与前进路十字西南角这一片过去是临渭区政府办公所在地,2018年前后,渭南市招商引入的一家房企,对这一片老旧居民区升级改造,建成了商业中心宏帆广场,今天的银龄金街为其中的一条步行街。

记者了解到,银龄金街总投资约1000万元,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于2021年3月正式启动。根据设计和规划,银龄金街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临渭区养老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中心广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养老服务站等。第二部分为适老化改造样板间和东秀星大健康养老食品展区。第三部分为老人的休闲娱乐空间和敬老爱老文化长廊、老年人旅居观赏和网红打卡街区等。

据介绍,东秀星适老产品体验中心和银发无忧老年用品专卖店的所有商品,除了洁具,其他都是既可以展示、体验,又可以直接买走或租赁。比如,老年人适用的椅子,都有特殊的扶手,扶手在设计上避免了有尖锐的棱角。老人的餐桌,不同方向都有专门设计的抓手,便于手抓,也便于放置拐杖。还有一款新式护理床,具备帮助老人起背、抬腿、整床升降、转动等多种护理功能,不仅可以满足卧床老人的不同需求,更加方便地完成日常活动,如上下床、坐立起卧等,还能够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腿部疲劳,防止静脉血栓的发生。“这床又不像病房里的护理床那样看上去冷冰冰的,它的主体结构是木制的,特别适合居家用。”黄秀娟介绍说。

图片

颐阳天年理疗馆

黄秀娟特别介绍了银龄金街二楼的母亲专属照护中心。她说,这完全是按照女儿的想法和设计理念办起来的,包括“萱堂暖居”这个名字也是女儿取的。黄秀娟对记者说:“我的女儿是跟着姥姥长大的,我妈妈曾患脑出血,在重症监护室的一个多月都是我女儿在照顾。我妈妈当时接过来的时候,医生都说应该是个植物人,恢复不过来了,还发着38.9度的高烧,我们还是租车把我妈从安徽老家接到渭南,我认为我们在护理当中是专业的,可能在家里照顾更好一些。经过我们半年多的护理,我妈妈慢慢地能坐起来,然后又能站起来,再到我们搀着她慢慢走路锻炼,就是这样,我妈在渭南跟着我们生活了七年。后来女儿对我说,她想打造一个专区,专门照顾女性。我说这个想法挺好,目前好像还没有专门为某一性别打造的养老机构。于是,就有了萱堂暖居母亲专属照护中心。”

记者注意到,萱堂暖居的各个房间以及公共生活区域,都是按照适老化设计配置的,每个老人的护理床和生活辅助器具等又因人而异。根据设计,萱堂暖居母亲专属照护中心最多能住30位老人,现在住了七位老人。黄秀娟的女儿赵星星原来是学计算机的,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在养老院当护理员,后来从护理员开始做起,成为渭南市首届养老护理大赛冠军,现在担任临渭区中心敬老院院长和银龄金街运营总经理。“你看,房间的门牌不是数字,而是每个月的雅称,如菊月、腊月等,好听又好记。我特别喜欢女儿写在墙上的这句话:握住母亲的手,就握住了春夏秋冬。”黄秀娟介绍说。

“爸妈味道”餐厅是银龄金街专为老年群体设计的餐厅。黄秀娟介绍说,大多数老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高血脂、糖尿病等症状,用餐习惯和口味也随之变化。而市场上大多数餐厅都是迎合年轻人的口味,很少有适合老人餐饮口味的餐厅。为此,银龄金街的“爸妈味道”餐厅主要满足老年人的用餐习惯、口味,打造营养清淡、软糯可口的一日三餐。同时,餐厅以“家”“寿”为切入点,希望吸引更多年轻人陪同自己的父母在这里一起度过一年一次的生日,让老人的生活更加有仪式感,提高老人的幸福指数。

图片

“爸妈味道”餐厅是银龄金街专为老年群体设计的餐厅

银龄金街还重点打造了养老食品展区。黄秀娟介绍说,临渭区为唐朝诗人白居易、名将张仁愿和宋朝名相寇准的故乡,因此被称作“三贤故里”。临渭区是传统的农业种植区,又被称为关中粮仓,农副产品非常有名。她将临渭区的特产概括为“三贤七品”,即果品(红提葡萄、阳光玫瑰、弥猴桃、临渭樱桃),甜品(同義昌系列水晶饼),干品(南原核桃、秦岭柿饼等),麦香食品(渭北富硒面、崇宁手工挂面、南原麻花),茶品(蔺店菊花茶、丰原酸枣叶茶、官邸玫瑰花茶),菜品(三张黄花菜、崇宁香椿酱、交斜花生、孝义红薯粉条),天然纯酿珍品(蔺店槐花蜜、秦岭杂花蜜)。这些都是当地的绿色健康食品,她设想通过线下展示和线上销售,让全国甚至外国的老人们都能享受到临渭区的特色健康美食。

按照黄秀娟的设想,银龄金街应该是一个既能吃饭逛街还能买东西的地方,因此她对临街的展区作了精心布置,特意腾出一部分空间准备开设老年读书区,选购的图书和图书的字号大小等都要方便老年人阅读。黄秀娟还计划专门设立一个时光照相馆,专门为老年人服务。黄秀娟对记者说,在多年的工作中,她经常遇到老人临终时儿女们却找不到一张合适的老人的照片。她希望老人们在旅游观光时,能在银龄金街留下他们幸福的回忆。

其实,东秀星还有一项主业,就是为老年人群体提供专业的适老化家居评估和改造方案。黄秀娟认为,居家适老化改造是一项综合的居家养老服务,是在为老年人办实事,“实”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不断下降,身体的灵活性逐渐降低,四肢力量变弱,行走不稳,出现视力听力障碍,对外界反应迟钝,应急能力差,遇到紧急情况无法保持身体平衡或姿势不协调。目前的家庭住宅普遍缺少适老化设计,原有的生活环境已经逐渐不适合老年人的身体条件和行为习惯,比如地面不防滑、沐浴不便、室内家具棱角伤人等等,这些细小的事情不仅给老人的生活带来种种不便,还很容易伤到老年人。为了给老年人打造更安全、更舒适、更便利的居家环境,提高老年人晚年的生活品质,东秀星通过专业机构对一些家庭内部不适合老人生活的设施作优化改造,对老年人家庭环境、设备、设施的改造以及配备生活辅助器具,以更利于老年人通行、洗澡、如厕、休息等,缓解老人因生理机能变化导致的生活不适,从而增强老人居家生活的安全性、便利性、科学性,提升老人居家生活的自理能力,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让老年人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安全。

自2023年5月份以来,东秀星及其下属单位渭南福康通适老化改造公司先后承接了渭南市合阳县、临渭区、高新区、华州区、经开区等地区的特殊困难老人居家适老化项目,深入36个镇,入户评估207户特殊困难老人家庭,根据每个老年人身体状况、家庭环境等方面因素,定制了207个居家适老化改造方案。如渭南市高新区的郑姓老人,家住多层楼房的三楼,从多年前患了脑梗之后就再也没出过门。他们针对郑姓老人的家庭环境、身体情况、心理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定制居家适老化改造方案,改善了老人的居家环境,满足了老人下楼外出的愿望。

黄秀娟坦承,最初她也希望银龄金街对外招商,但招商不理想,仅仅招来了一家销售保健品的企业。就只好自己搞,目前,银龄金街完全由东秀星公司运营和管理。在注册东秀星公司时没有加上“陕西”或“渭南”等字样,是想着有一天回到老家以后把渭南的经验带回去还做养老,还用这个字号,不用注册新的公司了。

有资料显示,在临渭区,90%的老人都会选择居家养老模式。为了弥补居家养老模式的缺陷,东秀星健康养老产业有限公司联合临渭区民政局共同打造临渭区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平台建成后,日间上门陪护、上门助浴或床上擦浴、陪伴、就医等,将按小时收费和全程收费。以后,家里老人有生活照料、医疗护理、购买家居用品,甚至出门旅游、旅居等方面的需求,都可以在手机上一键下单解决。

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

2020年,临渭区立足实际,聚焦民生,科学编制200平方公里美好生活示范区(核心区)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设银发友好型城市,为全面打造美好生活示范区奠定了基础。

根据规划,临渭区确立了以银发经济为主导的大健康产业发展方向,围绕老年人的吃、住、行、用、养五大板块,梳理细化产业门类,统筹协调产业发展,努力打造“一核三区”产业格局。“一核”即创新创业基地发展以智能机器人、康复辅具、服装服饰、食品药品为主的老年用品、食品加工制造业。“三区”为南塬片区发展以猕猴桃、核桃、中草药为主的适老型研学产业、康养产业、文旅产业,中心城区发展以健康服务、生活照料、文化娱乐、金融服务等为主的养老服务产业,渭北片区发展以瓜果蔬菜种植、加工及预包装为主的适老膳食、特殊膳食产业。

渭南市临渭区杜桥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胆尝试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延伸发展,率先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成立杜桥医养中心,让医疗与养老无缝链接,把健康与养老有机融合,打造了集“医疗、养老、康复、护理、健康教育、精神文娱、心理辅导、安宁疗护”于一体的专业化医养结合机构。

据渭南市临渭区杜桥医养中心副主任王朝辉介绍,杜桥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前身是杜桥办盈田村卫生所,杜桥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十年来在改革和创新中实现了五次跨越式发展。2004年6月,盈田村卫生所成功转型为渭南市首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一,正式命名为“临渭区杜桥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原址仅两层1100平方米。2008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被纳入市十大民生建设项目,历经三年建设,杜桥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1年1月搬迁至新址,成为渭南市首家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新建成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楼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综合服务能力再次得到提升。作为基层医疗机构,杜桥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找到了自身的定位,根据国家提倡分级诊疗,“首诊(小病)在基层,大病进医院,康复回基层”精神,全力打造中医康复特色,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组建康复团队。同时,该中心为渭南市全科住培基层实践基地,与渭南市中心医院(三甲医院)结为医联体,搭建了危急重症转诊绿色通道,每年有近万名康复患者在该中心康复。

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2014年,身为临渭区政协委员的杜桥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肖卫,提出了关于“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台,解决老年人的养老托老问题”的议案,引起市、区高度重视。2016年,在杜桥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大楼基础上改扩建,筹建杜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

2017年5月,渭南杜桥医院成立。据介绍,该医院是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成立的一家集医疗、康复、医养结合于一体的二级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市级城镇职工、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定点医院。同一年,渭南市首家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杜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解决了部分失能、半失能、临终关怀老人的养老、就医问题。不久,依托杜桥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台,在市、区民政局、卫健局多部门指导下,成立了杜桥医养中心。

2020年,国家发布有关政策,为推进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开放资本进入,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建设养老服务机构。同年7月,陕西杜桥医养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杜桥医养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金500万元,以“基地+公司”的模式立体化运营。杜桥医养就此迈出了健康养老由事业向产业发展的第一步,“杜桥医养模式”还在山西运城市得到成功复制。杜桥医养探索出的“七位一体”医养服务模式,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关注,并入选陕西省医养结合十大典型案例。

记者了解到,为了统筹推进普惠性养老服务,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杜桥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在致力于建设居家养老小区,打造全链条养老服务,预计在“十四五”末将建成“华盈和谐小区颐养苑项目”。据介绍,该项目占地24亩,总投资2.35亿元,为渭南首家“地产开发+医疗机构”模式的新型居家式养老小区。该项目建成后将增加医疗床位200张,医养床位280余张,提供医养结合用房204套,解决1000余名老人的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问题。“在这个小区居住的业主,能够享受到物业、养老和医疗的配套服务。未来可能每个楼层设立的不是物业,而是护士站。”王朝辉说。

图片

位于渭南市三贤路中段的临渭区杜桥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据王朝辉介绍,杜桥医养中心现有100张床位,平常入住老人在70人到80人之间。其中入住时间最长的是杜桥街道办盈田社区85岁的王淑侠老人。王淑侠老人自述,她从杜桥医养中心成立之初一直就在这里居住。

目前,杜桥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地面积8.28亩,业务用房10000平方米,现有医务人180余名,开设住院及医养结合床位215张。公卫服务面积7.5平方公里,区域总人口5万余人,下设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杜桥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3年被国家卫计委授予“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称号,还先后被评为陕西省工人先锋号、渭南市文明单位、临渭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光荣称号。杜桥医养中心先后被确立为“国家老龄健康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试点机构”“陕西省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先后荣获“全国敬老文明号”“省级医养结合示范企业”等荣誉。

走进“臻艾源”

在临渭区阎村镇北阎村,有一个名叫“臻艾源”的秦艾产业园。

1976年出生的宋成斌是土生土长的临渭区阎村镇人,也是当地有名的企业家。2021年,宋成斌毅然放弃他做了多年的电子行业,改行做大健康产业。他注册了渭南百草王艾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家乡开始创建“臻艾源”秦艾产业园。据介绍,“臻艾源”秦艾产业园由渭南星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全资投资,是陕西关中地区专业的集秦艾种植推广、产品研发、销售、养生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

“臻艾源”秦艾产业园目前已建成的区域包括:“臻艾源”秦艾种植科普示范基地550亩,秦艾产品展示大厅230平方米,艾灸养生体验区280平方米,艾养生餐饮休闲区500平方米,加工厂房1500平方米,艾草存放仓储区800平方米,办公区150平方米。现有产品体系5大类100余种,包括灸条类、日化类、布艺类、灸具类、灸贴类等。

工作人员王女士介绍说:“这个展厅是2022年建成开放的,但筹备时间从2009年就开始了。展厅里能够看到的有100多种产品,百分之八十都是我们自己生产的。有一些产品如日化用品、洗发水、香皂、沐浴露等我们还不具备加工条件,我们就委托广东等外地企业代加工。现在产品销量基本稳定,毕竟我们原材料少、产量还不够大,因此我们加工的产品完全可以消化得了。”

王女士告诉记者,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渭南师范学院、陕西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和单位与公司结为共建单位,“臻艾源”秦艾产业园成为他们的实习基地,有中医学科的学生经常过来研学、实习,还有一些摄影协会、楹联协会、书法协会、朗诵协会等文艺团体经常到这里搞活动。每年5月份到8月份是艾草收割季节,收割、晾晒、打包、入库,这个过程最多会用到几十个人,平常就十几个人,百草王艾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种植、加工,有效解决了本村部分剩余劳动力。“现在我们的种植面积已达到2000多亩,自有艾草种植示范园大概有300多亩。”王女士说。

宋成斌自我介绍说,自己当过兵,教过书,做过近二十年弱电工程,由于小时候挖过药材,因此对中药有一种特别的情结。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接触到了艾草产业,于是,他花了两年多时间,考察了国内几乎所有知名的艾草生产企业,并到省内陕南、铜川市的宜君、耀州等地参观考察,同时向专家请教,阅读相关书籍资料,对艾草渐渐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

宋成斌将陕西本地的艾草称之为“秦艾”,他说,天然野生秦艾以五叶居多,特别是产自秦岭及近山黄土台塬地带的艾草,因其生长纬度和地理环境优越,是艾草中药用价值最高的艾草。而且,秦艾香气尤其浓郁,挥发油、黄酮、微量元素、苯丙素类、三萜类化合物等有效成分含量高。艾草可食可药,可内服外用,被誉为“草中钻石”“仙草”“至阳草”。

宋成斌的公司旗下目前拥有“秦艾唐”“臻艾源”“渭茯源”等品牌,已经上市的产品有艾草保健枕、艾绒养生枕、艾草中药保健枕以及各种规格的艾条、艾草足浴包、艾草植物本草精油等。据了解,由渭南职业技术学院中医药保健品研究所研制、渭南星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运营、渭南百草王艾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的中药复方秦艾保健枕,是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刘丽宁教授团队精心设计、严谨组方的产品,枕芯全部用科学配方的纯中药组成,主要含有秦艾草、红花、决明子、薰衣草等陕西当地主产中药,充分发挥“秦艾”的独特保健作用,组方药物相互协同奏效。该品具有“通经活络、安神明目”等作用,长期使用对颈部保健康复有良效。据宋成斌介绍,“臻艾源”艾草养生枕采用的艾草必须是三年以上陈年秦岭野生艾草。

记者了解到,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渭南百草王艾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艾草种植、加工、销售,解决本村剩余劳动力就业138人,人均月收入3000元。通过带动农民种植艾草增加收入累计达180余万元。宋成斌先后被中共渭南市临渭区委、渭南市临渭区人民政府聘为临渭区“乡村振兴新村民”,被政协渭南市临渭区委员会评为“优秀政协委员”,当选临渭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常务理事,并被渭南市临渭区银发经济研究院聘为特聘研究员。

不过,宋成斌认为,陕西的艾草产业才刚刚起步。宋成斌介绍说,“医圣”张仲景的故乡河南南阳市、“药圣”李时珍的故乡湖北蕲春县,艾草产业年产值都在百亿元以上。我们陕西是“药王”孙思邈的故乡。史书记载,孙思邈曾用艾灸足三里,并提倡保健灸、按摩、导引、散步,轻微劳动及食治、讲求卫生等。孙思邈活了140岁,为老年病的防治也留下了宝贵经验。宋成斌还认为,发展艾草产业,陕西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但陕西艾草开发较晚,与相邻的河南、湖北相比,我们应该迎头赶上。但是,发展艾草产业目前仍有不少困难,比如多数艾产品还只能当农产品,而无法进入药店,甚至超市也进不去。在种植方面,艾草却不能当农作物种植。这些难题相信未来会找到解决的办法。

为老年人创造美好生活

据悉,2019年11月,临渭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南塬资源禀赋,经过前期充分调研、研判论证,提出了以创新创业基地为核心,在南塬打造全国首个以“银发经济”为核心的美好生活示范区的重要战略决策。同时,邀请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渭南市美好生活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和核心区控规、综合交通等三个专项规划及核心区概念性城市设计,并从战略和战术层面对美好生活示范区发展建设进行了谋划。2020年9月该规划获得了市政府的批准,并将临渭区建设“银发友好型城市”写入渭南市《政府工作报告》。

据渭南市美好生活示范区管委会园区服务中心副主任权鑫介绍,规划编写团队曾参与了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该规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总目标,坚持先进标准、渭南特色、高点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定位为建设绿色人居样板区、创新发展引领区、幸福民生标杆区、美好精神家园,打造大西安城市群的重要节点,争当陕西、全国高质量发展的美好生活示范区。

渭南市美好生活示范区建设目标是,到2035年,基本建成绿色生态、宜居宜业、具有区域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示范区。美好生活功能体系趋于完善、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大健康产业引领发展,优质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生态环境优化提升,对外交通网络便捷高效,现代化基础设施系统完备。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高质量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美好生活示范区,积极吸纳和集聚区域创新及消费要素资源,成为大西安城市群的重要一极。示范区的美好生活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

据介绍,渭南美好生活示范区未来以发展银发产业为核心,重点建设“631”产业体系,即基础产业占比为60%,以满足人民物质需求,主要发展农业食品医药产业、银发用品研发制造产业,实现健康生活的物质需求保障。辅助产业占比为30%,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重点发展老年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生态康养旅游业,实现品质生活的文化需求保障。培育产业占比为10%,以满足人民精神需求,发展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服务业、老年金融与保险业,构建和实现个人精神需求保障。

根据规划,临渭区将着力构建以银发经济为主导的大健康产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有关负责人特别介绍了渭南市美好生活示范区康复康养中心建设项目,该项目由渭南市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估算总投资7.5亿元,拟申请国家开发银行贷款资金约5.7亿元。该项目融资用于项目建设和设备采购,不存在增加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情况。项目位于渭南市创新创业园区,东邻关中环线,西邻规划路,南邻航建厂区,北邻规划路,占地面积102亩。项目一期规划总用地43.19亩,总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康养服务中心、康复疗养中心、健康养老中心、体检中心、附属设施用房、配套基础设施、理疗专项工程以及理疗设备采购等。设计总床位数900张,其中康复治疗床位390张,养老护理床位510张。该项目定位为具有普惠性质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

银发经济研究院的使命与担当

早在2020年,临渭区就科学编制了200平方公里美好生活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并率先成立了银发经济研究院,这一举措在今天看来,无疑是一项超前之举,也让共青团临渭区委书记、临渭区银发经济研究院院长罗竞男甚是自豪。

罗竞男说,发展银发经济,是临渭区蹚出的将“产业和事业”有机结合的新路子,也是区上统筹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实现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

2020年1月,临渭区在区委十六届八次全会上确定银发产业为全区的主导产业。2021年,临渭区政府与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临渭区银发经济研究院共建项目协议》。2023年3月份,在“银色浪漫美好临渭”临渭发布活动上,临渭区银发经济研究院举行了揭牌仪式。

罗竞男告诉记者,临渭区抢占银发经济先机,创建美好生活示范区,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考虑的。

一是与区情实际相结合。渭南市临渭区60岁以上人口已达22.48%,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已然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区委、区政府于2020年初将发展“银发经济”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这也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支持。临渭区积极推进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奋力创建全国首个老年友好型城市,承办了全国第六届中医药文化大会等各类赛会,“十四五”时期临渭区银发产业为主导的大健康产业可以说是“先声夺人”。

二是与区位优势相匹配。临渭区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在推进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利好叠加中优势尤为凸显,其高质量农业良好地承载了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和城乡融合示范重任,再加上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都为银发经济在临渭“落地生根”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与产业发展相适应。临渭区大力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呈现出传统一产品类全、规模大、品牌强,新型二产重科技、强标准、延链条,养老三产家社联合、医养融合的特点,正是银发产业激活了临渭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

而于2023年3月6日挂牌运行的临渭区银发经济研究院是临渭区委、区政府成立的银发经济发展的综合性研发机构,隶属渭南市美好生活示范区管委会。研究院围绕推动临渭构建以银发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需求,坚持融合人才资源、促进政校企合作,扎实推动“产、学、研、用”综合性合作平台建设,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产业升级更新等任务,为临渭高质量发展提供可行支持。

据罗竞男介绍,目前银发经济研究院确定了打造致力于银发经济发展的综合性研发机构和技术成果转化平台的目标,围绕“建设美好生活示范区和构建老年友好型城市”发展定位,起草制定《临渭区银发经济研究院2023-2024年工作计划》《2023年临渭区银发经济研究院工作任务清单》,确定43项银发产业目标任务并对相关需求进行了分解。研究院结合工作计划与任务清单,深化与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校地合作,聘任38名中医药、食品医疗等专业教授为研究员,5名临渭区银发产业企业家为特聘研究员,针对研发目标,实地调研对接,探索搭建以银发经济研究院为纽带,高校和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平台。

罗竞男之前主要从事共青团的工作,当过驻村第一书记,现在担任银发经济研究院院长,转型与跨行幅度似乎都有些大。不过,罗竞男对新的工作显得胸有成竹,信心很足。她认为,作为一名共青团干部,4年的驻村工作对于自己而言是非常宝贵的经历。“我们帮助群众实现了增收脱贫,也敏锐地捕捉到城乡群众对共享美好生活愈发丰富具体、个性突出的需求,深刻了解到临渭区构建以银发产业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资源禀赋,这些为我在新的岗位上做好工作提供了极重要的参考。”罗竞男这样说。

谈到未来工作的设想,罗竞男谈了三点看法。

一是要因地因时制宜回应银发人群需求。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老人,他们都渴望更好的生活质量、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银发经济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关乎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问题。要积极推动城乡融合、产业融合,因地制宜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银发产品,加强银发产业与旅游、文化、医疗等领域的融合发展,提高银发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是要激发青年创新创造活力。青年人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是推动银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要摒弃盲目“设限”的思维,畅通全年龄段的共建共享渠道,充分发挥青年群体的创新优势,加强银发产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重点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设备在不同养老场景集成应用,着力发展健康管理类、养老监护类、心理慰藉类智能产品和服务,增强银发产业市场竞争力,为银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是要加强政策倡导和社会宣传。银发经济作为人口发展新常态下的必然选择,其需求与供给都在起步阶段,我们必须要紧抓历史机遇,制定更加完善的银发经济政策体系,完善人才激励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银发产业。同时,加强社会宣传,提高公众对银发经济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为银发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文|《新西部》杂志|

责任编辑:王顺利/《新西部》杂志 · 新西部网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