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调查笔记 >> 正文
铜川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践探索
2024-01-31 10:25:01 来源:《新西部》2023年第11期

铜川市药王文化底蕴深厚,传承创新基础优良,区域战略支撑有力,构建医、教、研、产、文“五大体系”,实现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应通过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强人才引育,提升服务能力,坚持链式思维,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将铜川建成生态文旅康养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聚焦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课题,结合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实施,就做好铜川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提出工作对策。

铜川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现状

(一)发展机制保障有效

建立中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现代中医药产业链长制,编制“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制定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市、区县中医药管理机构实现全覆盖,确保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

(二)中医药文化积淀厚重

连续举办六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积极开展药王故里遗迹保护行动和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等活动,创作民族音乐剧《千金方》、“药王养生功十三法”等系列作品,药王山“二月二”庙会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孙思邈中医药文化影响力日益扩大。

图片

铜川市药王文化底蕴深厚,传承创新基础优良,区域战略支撑有力,实现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中医药产业发展加快

建成省级中药材定制药园8个、道地药材生态种植示范基地2个、药企药源基地3个,党参、黄芩、大艾、丹参、连翘“铜五味”品牌基本形成,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不断加快。

(四)校地合作成效凸显

合作共建全国三级甲等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绩效考核迈进全国百强;牵头成立省中西医结合委员会甲状腺病院专委会,开创市级医疗机构牵头全省专科医院发展先河;治疗甲状腺肿中药验方实现铜川卫健领域成果转化零突破。

(五)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建成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中医重点专科35个、孙思邈中医堂221家、中医专科医院13所、中医诊所60个,以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为龙头、区县中医院为骨干、孙思邈中医堂为支撑、社会办医为补充的多层次中医药服务体系全面建立。

(六)人才培养持续强化

建成院士工作站2个,引育国家级名中医、陕西“千人计划”、全国师承经验指导老师、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省级名中医、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及首席科学家累计35人,人才体系不断健全。

铜川中医药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中医药传承创新存在“四个不够”

一是孙思邈中医药文化体系化品牌化宣传不够。河南禹州已建成我国规模最大的中医药文化专题博物馆,浙江宁波开设全国首家中医药文创实体店,系列开发文创产品。

二是孙思邈代表性著作基础理论和经典名方挖掘利用不够。《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共60卷,8000多个药方均未开发利用。

三是中医药传承政策激励措施不够。江西樟树出台给予老药工1800元/月、学徒工1200元/月的财政补贴政策鼓励传帮带。

四是民间经方验方和技术收集整理开发利用不够。

(二)中医药人才梯队建设存在“两缺两难”

“两缺”体现在中医药领军人才短缺,专业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紧缺;“两难”体现在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引进难,基层人才招录留用难。全市中医技术人才分布由上至下呈倒三角形(以孙思邈中医堂为例,现有中高级职称人员164人,其中市、区县、乡镇/社区、村四级孙思邈中医堂分别占54.26%、21.95%、22.57%、1.22%)。

(三)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存在“两少两弱”

一是中药材种植和知名道地药材少、市场影响力弱。相较于汉中中药材种植129.66万亩,道地药材8味(入选“陕西十大秦药”5味),铜川市中药材种植仅30万亩,道地药材仅2味。

二是医药企业少、市场竞争力弱。安徽亳州现有医药企业227家,中医药产值达1664.1亿元。铜川市现有中医药关联企业71家,产值85亿元。

图片

孙思邈中医药养生保健产业博览会现场

(四)中医药体制机制改革存在“两个不足”

一是智慧中医平台建设不足,数据孤岛尚未有效链接,与群众“看上好中医、吃上好中药”的意愿还有差距。

二是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疗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供给不足,服务项目设置有待完善。

深刻把握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新要求

(一)坚持传承精华与守正创新并举

没有传承就不是正本清源的中医药学,没有创新就不是与时俱进的中医药学。传承不泥古就是要领悟精髓,不拘泥于经典,而要灵活应用;创新不离宗就是在守住根本的基础上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使古老的中医药焕发新光彩。

(二)坚持优势互补与特色诊疗并重

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和模式,有力促进中西医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和重大疾病防控中的优势和作用,总结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理论和规律,促进中医药特色化品牌化发展。

(三)坚持文化引领与产业发展并抓

中医药学融合自然和人文科学精华,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是实现中医药学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路径。中医药贯通一二三产,可催生新业态,激活经济、吸纳就业、推动乡村振兴、提升生态环境,是铜川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板块。

中医药传承创新的主要优势

(一)药王文化底蕴深厚

药王孙思邈秉持“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其大医精诚思想开创了传统医德思想体系。药王山已成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药王山“二月二”古庙会已成为全省唯一被列为国家级非遗名录的庙会,孙思邈纪念馆是中医药文化宣传展示窗口,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保留的全省三个“国字号”节庆活动之一。

(二)传承创新基础优良

铜川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践行生态文明发展优秀城市、中国最美康养休闲旅游名城、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五纵五横”公路网主骨架基本形成,距离西安高铁站、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西安国际港务区仅70多公里,陆、空、港“三位一体”区位优势明显,已纳入西安“1小时都市圈”。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城市,2023年被评为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最佳城市。

(三)区域战略支撑有力

铜川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城市、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西安都市圈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关中平原城市群协同发展、西安都市圈发展等国家战略机遇叠加,结合示范试点项目,政策叠加效应可以持续放大。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对策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顶层设计

提升中医药管理效能。成立中医药工作领导机构,强化市、区县两级中医药管理体制建设,探索建立依托乡镇、社区医疗机构的基层中医药管理机制,深化细化中医药管理体系。

完善规划抓好实施。推进中医药规划和示范试点项目实施,高质量实施5方面15类48个项目,着力探索技术传承、人才发展、服务模式和管理体系“四大创新”,构建医、教、研、产、文“五大体系”,打造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高地。

图片

5月26日上午,“2023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在铜川药王山文化广场开幕。

强化政策供给支持。建立多元投入机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推动中医医疗、康养旅游等快速发展。健全现代化医院财务管理体系,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持续深化公立中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医保支持政策体系,完善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提高中医优势病种支付标准,在DRG付费标准基础上提高20%-30%。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普通门诊使用中医适宜技术和中草药,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乡、村两级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开展针灸、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及使用中药饮片所产生的合规费用实行全额报销。对符合条件的治疗性院内制剂全部纳入医保,在规定范围内调剂使用,个人先行自付比例原则上不高于15%。

(二)构筑传承高地,传播中医药文化

持续办好中医药文化节。倍加珍惜“孙思邈”这个金字招牌,加强与主办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接汇报争取工作,持续办好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集更多名医名药名企于药王故里,切实把铜川的中医药文化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

推动孙思邈书院建设。依托现有资源,规划建设集中医药文化挖掘阐释、健康养生、职业培训、学术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孙思邈书院,充分展示中医药蕴含的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促进中医药文化交流互融。

打造孙思邈中医药文化精品剧目。在深入挖掘、整理、阐释和保护孙思邈中医药文化基础上,创作一批精品剧目,持续打磨提升民族音乐剧《千金方》等优秀剧目,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对外展演交流。

打造孙思邈中医药学术体系。依托专家团队开展孙思邈学术基础研究、应用现状挖掘整理及评估推广,建立以孙思邈学术思想为代表的汉唐医学体系,形成孙思邈研究项目集群。

(三)加强人才引育,打造人才洼地

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通过“名医工作室”“吾铜引凤”等专项行动,继续加大两院院士、国医大师、岐黄学者等领军人才引进;大力实施“请进来”,引进一批名医大家来铜设立工作室、传承室,开展定期坐诊、传道授业;建设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探索“揭榜挂帅”等立项机制,打造一批中医药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提升中医药骨干人才素质。建立“北京+铜川”“西安+铜川”等双中心联合培养机制,实施中医骨干、“西学中”、中医适宜技术及中医护理骨干培训,提升中医药专业人才学历水平和服务能力,提高基层和民间中医药服务水平。

组建中医基层服务队。依托各中医院组建中医基层服务队,通过派驻、远程诊疗等服务形式开展中医诊疗活动。建立中医师“市聘-县乡村用”工作机制,落实“县管乡用”“乡管村用”等人才管理模式。

(四)打造特色服务,提升服务能力

抓好中医药技术传承。整合区域中医药技术资源,加快民间中医药技术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组建中医药技术合作开发平台,健全知识产权和成果转化权益保障机制,提供中医药传承发展保护等技术服务。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筹建考核基地,承接全省中医医术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核;在铜川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兴盛德药业筹建技能鉴定中心,开展中医药相关职业(工种)技能等级认证。

建设中医药重点实验室。开展甲状腺临床转化与交叉创新等实验室建设,争创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积极申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提升全市中医药临床研究应用与创新水平。

创新建设高效医联体。以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为龙头,构建城市医疗集团,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为群众提供一体化连续性优质服务。以区县中医院为牵头单位,构建县域中医医共体,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创建“三云联动”中医药服务体系。构建以云医联体、云联合体、云药房为核心的“三云联动”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大区县中医院信息化能力提升,推进通用信息系统开发及试点应用。在全市孙思邈中医堂开展远程诊疗和医学教育等,实现数字孙思邈中医堂市域全覆盖。

图片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促进中西医协同诊疗融合。在综合医院、专科医院推广中西医结合模式,试点总中医师制度。组建中西医结合团队,加强科研合作,建立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协作机制,创建中西医临床协作重大病种学科、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

创新基层中医药服务模式。通过环境改造、能力提升、特色打造提升服务内涵,实现村级孙思邈中医堂建设全覆盖。总结推广发展模式,在全省、全国乃至“一带一路”国家推广孙思邈中医堂品牌。在社区和农村推广实行“1名家庭医生+1名护士+1名公卫人员+1名中医医师+1个卫生所+1个孙思邈中医堂”的六位一体服务模式,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可及性。

(五)坚持链式思维,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着力推动中药材交易市场建设。联合国内省内知名药企牵头在铜川打造集中药材贸易、展示、产业孵化、物流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交易物流中心,使之成为西北最大的全新型中药材交易平台和商业枢纽。

持续推动中药材种植规范化品牌化。建立覆盖主要中药材品种的全过程追溯体系,保证中药质量,实现道地药材生产布局更加优化和资源利用更可持续;继续发展“铜五味”中药材产业,加大道地中药材深层次开发利用,提升产品附加值。

加快推动中药加工制造业提质增效。坚持“四个一批”,着力培育一批中药加工企业,壮大兴盛德、天一秦昆等一批本土企业,通过以商招商、集中招商引进一批大企业好项目,加快推进秦诺宁康等一批中医药项目建设。

有效推动中医药科研创新。把握国家高新区创建和秦创原“三项改革”成果转化试验区建设机遇,加强校地合作,促进中医药成果转化;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联合创新,推进产品多元化高端化,增强市场竞争力。

创新推动“中医药+”新业态。将中药材种植与乡村观光游相结合、保健体验与休闲游相结合、中医药文化基地与研学游相结合,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新业态。发挥中医药治未病和康复理疗优势,丰富中医药养老新业态,打造生态文旅康养高地。

作者简介

雷 颖 铜川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

责任编辑:王顺利/《新西部》杂志·新西部网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