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兵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般课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项目编号:BTSZ20231208)
◎石河子大学2023年度思想政治研究专项课题“兵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研究”(项目编号:SZZX202301)
◎2023年度新疆社科基金“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研究专项项目“突厥语国家组织新动向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3VZJ014)
李 霞
新疆融雪山、草原、戈壁、湿地、沙漠、湖泊等自然景观于一体,浓郁的民俗风情和多元文化碰撞,塑造出新疆别具一格的旅游特质。通过积极打造文旅融合新产品、新场景,新疆主动加强与区内外专业机构、市场主体合作,推出了一批“文旅+”多业态深度融合项目,丰富旅游消费新方式,助力新疆文旅高质量发展。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旅游发展大会关于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新疆召开旅游发展大会,谋划推进旅游兴疆战略,为加快旅游强国建设贡献新疆力量。文旅产业积极创新,文旅融合更加深入,新疆旅游向“全域、全季、全民、全业态、全要素”升级,旅游业强劲复苏,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气象,新业态不断涌现,新特点日益凸显,大美新疆吸引力、影响力持续提升,推动着新疆由旅游资源大区向旅游经济强区转变。
新疆文旅新生态的新气象
(一)推进旅游兴疆战略,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2023年,新疆出台了1部法规、3个规划及12个政策文件,进一步完善文化和旅游事业政策体系。2024年,《自治区加快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出台,内容包括加大开发建设力度打造一流品牌、突出特色优势打造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阵地、培育新型业态打造富民产业、壮大市场主体促进旅游消费、加强宣传推介叫响“新疆是个好地方”品牌、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能力、加强市场管理优化旅游环境等,积极推动新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把旅游业打造成扩大就业、惠民富民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支柱性产业。2024年,文化创意演出、公共文化服务、文物保护研究利用、旅游高质量发展、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对外讲好中国新疆故事六方面成为新疆文旅工作重点,旅游市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在不断增强,旅游兴疆战略持续推进,推动新疆文旅融合走向深入,打造出新疆文旅产业共赢的新生态。
(二)化“流量”为“留量”,旅游业实现高速增长
南游喀什古城,北上阿勒泰草原,2024年春晚、影视剧带着新疆火出圈。自新疆喀什成为2024年“春晚”分会场开始,喀什地区一季度就接待国内游客716.9万人次,旅游收入达60.08亿元。部分网友“游喀什”攻略还没做完,微短剧《我的阿勒泰》又将阿勒泰送上热搜。同程数据显示,电视剧开播后的一周,“阿勒泰”搜索热度上涨了562%,“阿勒泰”词条飙升至同程旅行小程序搜索热度前十名,“新疆”整体搜索热度上涨了323%,5月底话题传播量已达39.5亿次。“一部剧带火了一座城”,截至5月末,阿勒泰地区接待游客267万人次,同比增长80%,实现旅游收入22亿元,同比增长93%。“感觉朋友圈里一半人在新疆,一半人在去新疆的路上”成为2024年新疆暑期旅游火热的写照,“被新疆包圆了”的旅游成为新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创新的综合体现。
2024年,一系列便利外籍人员来华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开辟了引客入疆新渠道。上半年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1463.5万人次,同比增长152.7%。其中通过免签入境854.2万人次,同比增长190.1%。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后,中国旅游“China Travel”更成为巨大的流量密码,国外旅游博主们发布到外网的“China Travel”相关视频几乎是发一个火一个,天然地成为中国的“最强嘴替”,越来越多的人从中看到了真实的中国真实的新疆,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前往中国前往新疆旅游。
冰雪游、自驾游、特种游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机场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4000万人次。超七成的新疆长线游成暑期主力。2023年,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2.65亿人次、旅游收入2967亿元,分别增长117%、227%。新增景区、度假地等35家,伊犁成功创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新疆非遗馆等重点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成开放。2024年,新疆文旅市场再创新高,截至4月已累计接待游客5849.95万人次,同比增长13.64%;实现旅游收入626.49亿元,同比增长41.72%。游客量、旅游收入双增长,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等需求集中释放,新疆旅游市场呈现供需两旺的良好态势。
(三)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质量显著提升
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是吸引游客的关键要素。近两年,新疆以酒店投资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增长。2023年,全疆共有酒店建设项目130个,总投资超过400亿元,其中五星级酒店33家、投资约329.9亿元。高等级酒店项目成为文旅市场投资的热点,乌鲁木齐、博尔塔拉、喀什等地温德姆、希尔顿、喜来登等一线国际品牌频频出现。
2024年,新疆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行动,大力推进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动重点景区、主要旅游线路公路环线建设,提升改造旅游厕所、加油站、停车场、通信基站等基础设施,通过“强筋壮骨”,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伊犁“欢乐嘉年华”智慧文旅城项目等南北疆文旅重大项目建设陆续开工,带动更多群众在文旅融合中共享发展成果。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文化和旅游领域设备更新工作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升级。独库公路提升工程将开展,为游客“说走就走的旅行”提供坚实保障。自驾车营地、露营帐篷、木屋树屋等新业态正在构建主客共享、近悦远来的发展新格局。电子导览、在线预订等景区智能化服务设施的引进,旅游标识牌、道路指示牌的不断完善,促使新疆旅游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优化,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提升。
(四)合作交流加强,品牌形象不断提升
继续加强与国内外旅游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广新疆旅游资源。2023年新疆开展各类文旅推介会近300场次,围绕重大活动开展全媒体宣传,全网浏览量达34.6亿人次。“2024新疆文旅产业交易博览会暨第五届新疆春季旅游博览会”吸引了近千家国内外数智文旅、景区装备、旅游商品、酒店民宿、旅行社、文博技术等领域企业齐聚新疆,带来了全国多地的近百种文旅产品,展示出文旅发展新成果、新业态。合作和推广有效扩大了新疆的“朋友圈”,“新疆是个好地方”的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五)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新疆按照2023年5月《关于开展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积极利用好地域历史文化遗产,发挥文物资源优势。11月,自治区公布第一批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吉木乃县通天洞等6处遗址入选。北庭故城、莫尔寺遗址等15项“考古中国”项目实现实质性突破,吐鲁番景教寺院遗址入选“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分别位于别迭里和尉犁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成开放。2023年新增25家自治区特色博物馆、14家非遗集市,各级博物馆纪念馆举办展览千余场,接待观众1083万人次。文物主题游径通过集中展示专题历史文化的文化遗产旅游线路,让文物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分为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区域性文物主题游径和县域文物主题游径。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的举措,推动了新疆文物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
新疆文旅新生态的新业态
(一) 文旅深度融合,激发旅游消费新活力
新疆积极打造文旅融合新产品、新场景,主动加强与区内外专业机构、市场主体合作,推出了一批“文旅+”多业态深度融合项目,丰富旅游消费新方式,助力新疆文旅高质量发展。
1、“元宇宙+旅游”推动文旅产业升级转型文旅融合是科技应用的有效场景和科技创新重要引擎,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加速了元宇宙在文旅产业落地应用,越来越多的旅游景区积极拥抱元宇宙技术,为游客带来更加多元化、沉浸式的文旅体验,旅游与科技融合的新业态开始大放异彩。2023年8月,新疆丝绸之路葡萄酒节签约涉及新疆地区18个景区的元宇宙搭建项目及已交付的坎儿井和葡萄沟项目,融合区块链、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数字技术,打造元宇宙数字化空间,以“元宇宙+旅游”模式推动当地文旅产业升级转型。如吐鲁番葡萄沟景区AR互动体验项目让游客直观地了解葡萄种植历史和文化,身临其境体验葡萄的种植、采摘和酿造过程。兵团文旅积极“拥抱”数字技术,创新多元应用场景和消费业态,如虚拟现实展厅、瀑布流电子借阅机等。新疆博物馆打造虚拟展览,游客可上网身临其境地欣赏珍贵文物。全疆首个文化旅游数字博览中心启用,通过数字化手段和沉浸式体验,全面展示新疆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自然风光,推动了文旅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
2、“体育+旅游”蓬勃发展新疆地形地貌多样,特种旅游资源丰富。2024年,新疆推出“跟着赛事去旅行”十大精品赛事特种旅游线路,借助“赛事+旅游”模式进一步丰富“新疆是个好地方”品牌内容,赛事涵盖马拉松比赛、赛艇沙滩冲刺公开赛、公路自行车赛、摩托车拉力赛、赛马赛事、环塔国际拉力赛、冬季运动会、那达慕大会赛事活动等,吸引大量的游客和观众前来观赛,“跟着赛事去旅行”引爆了新疆文旅业新流量。如全程4377.5公里、历时13天的2024中国环塔国际拉力赛,吸引了来自国内外50支车队、110辆赛车及与赛事相关人员约4500人参加,赛事期间各地实现旅游收入累计17.96亿元,同比增长238.7%,进一步拉动了旅游消费新增长。各地还结合赛事及环塔二十周年内容开展“环塔之夜”群星演唱会等系列文旅活动40余场次,全网自媒体平台播放、浏览量破20亿,700多家国外平台报道,赛事活动全球瞩目。新疆发展壮大冰雪旅游,推动冰雪产业提档升级和规模集聚发展。各地还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推出低空游、攀岩、徒步、登山、漂流、沙漠越野、野生动物观赏、古道探险、冰雪马拉松赛等特种旅游产品及文旅新业态,打造出体育与文旅深度融合的新局面。
3、“演艺+旅游”精彩纷呈2023年,新疆开展营业性演出5600余场,其中大型音乐节、演唱会120余场,拉动消费超过5亿元。南北疆多地打造了大型实景演艺,约特干故城演艺再现丝绸之路古于阗的盛景,成为和田文旅IP靓丽招牌。各地还举办了众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如民俗节庆、文化展览、艺术表演等9.3万余场次,惠及 6200万人次,进一步提升了新疆的文化影响力。通过“跟着演出去旅行”,新疆重点实施了“歌舞之乡”品牌塑造计划,推出一批老百姓喜爱的小型剧(节)目,培育一批音乐节、演唱会、旅游演艺和沉浸式演出等新业态、新场景。文化旅游市场吸引力持续增强,薛之谦等多个知名艺人团队陆续来疆举办演出活动,名人自带流量效应引来更多追星族打卡新疆旅游。新疆沉浸式演艺新业态独具特色,草原、湖泊、沙漠等都成为了舞台,为游客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超级草莓音乐节”3天时间里超13万人为音乐而来,乌鲁木齐市戏曲艺术节、“新疆沙漠音乐节”等品牌活动如火如荼。2024年一季度全区共举办营业性演出749场次,与2023年同比增长122.92%,呈现快速发展势头。2024年第二届新疆文化艺术节吸引观众超过100万人次,4.5亿人次共聚云端,共享文化视听盛宴。文化演艺与旅游互相成就,成为新疆进一步加快推进文旅融合的重要体现。
4、“马业+旅游”独具特色“野马,到新疆必须去一趟!”2024年,位于乌鲁木齐市的新疆野马古生态园成为网红打卡地。马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依托“马上旅游”品牌,游客们可近距离体验新疆的马文化,马车巡游、马术表演等以汗血马为核心的文化、旅游、商业、餐饮共赢效应日益凸显;“中国天马之乡”伊犁昭苏以马为媒,马上体育活动、马术表演历史悠久,叼羊、姑娘追、赛马、套马、马上拔河等马上项目丰富多彩,已连续举办31届天马国际旅游节,打响了“牧歌昭苏·天马故乡”的文旅品牌,并打造了“昭昭”和“苏苏”IP形象及150多种文创产品;中国马业协会与新疆各地紧密合作激活了以马为主题的多元消费市场,“天山论马”马产业高峰论坛已成功举办11届。随着“乌鲁木齐 马上旅游”特色文旅品牌活动“破圈”传播,计划于2026年建成的马文化产业园项目将构建“马业+”文旅产品体验新格局。
5、“旅游+直播”,“云端”上卷成绩引客入疆“云端”上沉浸式直播打破了旅游行业信息壁垒,为游客带来全新体验的同时也助推了产业优化升级。旅游直播在疫情成功“出圈”,后成为文旅企业恢复元气的首选,尤其深度体验类直播内容更是受到众多用户的青睐。2023年,乌鲁木齐航空重启“疆游记”直播,空姐直播新疆美景,将各地旅客“请进来”,总曝光量逾113.73万,累计观看人数超24万人次,持续助力新疆旅游客源市场的进一步开拓。2024年,自治区旅游发展大会吸引了全球550余家网络平台账号参与网络直播,新疆旅游业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不少游客是通过直播了解到新疆旅游相关信息选择来新疆。遥远的南疆和田玉石市场也通过直播吸引了众多线上买家和线下游客实地去体验玉石文化。
6、“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新疆深入挖掘特色文化内涵,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喀什古城文化旅游区、和田玉文化旅游区、龟兹历史文化旅游景区、北庭都护府遗址、交河故城和高昌故城等知名文化IP的培育,提升了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品质。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节庆活动如第十三届新疆·伊犁杏花文化旅游推广活动、霍城县第十三届薰衣草文化旅游节、“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市非遗展等品牌活动在新疆多地如火如荼地展开,可克达拉市伊力特酒文化节、五家渠市郁金香花季、石河子市军垦文化节、头屯河谷森林公园红色主题灯光秀、师昆玉市沙海老兵节等红色文化旅游业态精彩纷呈。一些景区还推出了历史穿越、特色旅拍、元宇宙表演等项目,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当地的文化氛围。
(二)多元业态“百花齐放”,新疆旅游“新”潮澎湃
新疆持续挖掘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流量密码”,精心打造高品质的文旅产品和服务,提升消费体验,助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1、研学亲子游、自驾游持续升温,跨境游、露营等新业态不断涌现依托新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更多适合亲子游的研学产品不断被开发,除了带孩子参观历史古迹、博物馆,参与民俗文化体验等活动外,亲近大自然、去那拉提体验牧民生活等极具新疆特色的亲子游,也成为了更多家庭2024年暑假来新疆的选择;对于追求个性化、自由行的游客而言,占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新疆,地域辽阔、自然风光壮美,随着独库公路、S101、G219等旅游风景道为重点的自驾游品牌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完善,极具优势的自驾游、边境游等成为去新疆的重要选项;新疆与境外包括周边国家旅游合作不断加强,推出了一批跨境旅游线路,进一步拓展了客源市场,不断吸引国内外游客打卡跨境游。中哈互免30日政策实施后,越来越多的疆内外旅行社选择从吉木乃口岸出境,2023年出入境旅客达3.7万人次,2024年3月国内12名游客由此出境开启12日异国风情体验游。
2、微度假产品大量出现在“文化润疆”“旅游兴疆”“体育强国”等政策背景下,乌鲁木齐市鲤鱼山公园以“都市中央公园,生命涣活之地”为核心理念进行全面提升改造,打造“丝路之眼”“鲤鱼乐园”“幸福部落”“仙子草原”“动感森林”“锦鲤部落”等六大功能板块,引入大型休闲娱乐设施,并开展全年全季活动,由此带来了人流量的大幅攀升,满足了城市人群对微度假产品的需求;新疆军垦第一城石河子市占地面积842亩的西公园景区,涵盖疏林草地休闲区、娱乐区、游船垂钓区、动植物观赏区、休闲度假和餐饮服务区,作为没有围墙的城市公园,成为城市和周边人群微度假的必选之地。越来越多的微度假产品出现在新疆各个地州的城市及周边。“微度假目的地”是亲子游、周末游、自驾游时代的产物。“近程、易到、高频”是微度假的主要特点。“微度假”以都市上班族为主要服务对象,整合休闲康养、精品购物、主题游乐、旅游度假及科普博览等各类项目,形成与休闲商务相结合的旅游产业。微旅游便利和闲适的业态,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拉动了更多的消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到此一游去沉浸式体验当地风土人情。
3、季节游持续上新,康养产业多点开花多业融合新疆文旅打造“全季”旅游,积极捕捉季节元素。趁此春光“行走新疆”,新疆以2024年“神州春色”全国春季旅游宣传推广活动为契机,发布春季旅游精品线路,以踏青、赏花、徒步、骑行等多种元素培育春游产业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凭借优越的天然条件,新疆康养产业呈现多点开花、多业融合局面,推进康养旅游与旅游休闲、体育运动、医疗卫生、生态建设、文化创意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从而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成为康养旅游发展新动向。新疆打响乡村旅游品牌,以天山北坡经济带、伊犁河谷、准噶尔和焉耆盆地等地乡村民宿、葡萄酒庄、农(牧)家乐、观光农业园等为重点,开发多业态线路产品,2023年13条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生态农庄游”等成为新疆旅游新业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疆国际大巴扎是乌鲁木齐著名地标性景点
(三)“夜经济”升温,激发消费新活力
新疆打造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丰富夜间旅游产品供给。我国60%以上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夜间经济市场规模已超过50万亿元。夏季是“夜经济”的旺季,新疆各地大力发展夜经济推动消费需求,消费市场呈现旺盛势头,不少城市开设多个夜市,推出夜间演出、灯光秀等活动,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促进旅游消费升级。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新疆国际大巴扎是乌鲁木齐著名地标性景点,商铺达3000余家,国内外游客人流量日均可逾10万人次,夜晚二道桥餐饮街更是人头攒动灯火通明。喀什古城里的夜市云集了约300家商铺和200个摊位,是游客夜游古城品新疆美食的必选之地。克拉玛依市进入5月以来夜经济场所日均客流量余5万人次。石河子市幸福路步行街是全季网红一条街,商户有近百家,日均客流量约2万人次,节假日时人流量能达三四万人,夜晚的幸福路步行街流光溢彩热闹非凡。作为服务消费的重要形式,夜经济对促进消费、拉动内需起到的作用愈发明显。
新疆文旅新生态的新特点
(一)旅游品质化得到提升
旅游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新疆深入实施“微笑新疆”行动,注重游客体验,不断优化旅游产品和服务,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旅游服务质量继续提升。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具有较强吸引力的精品景区不断增加。重点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景区的道路、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的便利性和舒适度有了很大提高。多样化、个性化定制旅游成为新趋势,“私人定制新疆之旅”“沙漠探险亲子营”“北疆金秋摄影之旅”“新疆花海摄影之旅”、新疆美食之旅等,受到了不同目标群体的喜爱。
(二)旅游产品实现多元化发展
旅游产品类型实现多元化,产品供给体系不断完善。除了传统的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文化体验、户外运动、生态旅游等多种类型的旅游产品的不断发展,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选择。2024年新疆文旅将在关键节点布局直升机、自驾车、自驾营地等设施,丰富现有景区景点消费业态和场景,打造更多具有新疆特色的旅游产品和线路,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营销手段的多元化推进了客源市场的多元化,新疆旅游市场有了更大的拓展。通过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新疆文旅IP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
(三)智慧旅游不断升级
旅游科技创新成为新疆旅游新特点之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和人工智能等新基建得到广泛应用。新疆启用文旅数字化信息系统,实现旅游智慧化管理,推出了一批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旅游平台等智慧旅游项目,为游客在智能导览、在线预订、虚拟旅游等方面提供了更加便捷、个性化的服务。
(四)可持续性增强
生态环保旅游成为新疆文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实现了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部分景区采用环保材料建设旅游设施,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喀纳斯景区严格限制游客数量,加强对湖区生态的监测和保护,引导游客文明旅游。博斯腾湖景区推广生态旅游理念,推出了“零垃圾旅游”倡议,增强了游客的环保意识。一些景区为减少能源消耗采用了太阳能路灯、环保交通工具等设施。“共享果园”项目等新的旅游与农业结合的生态模式产生。新疆绿色生态理念贯穿始终,可持续发展理念应用更加广泛。
(五)区域协同合作加强
新疆各地州市之间加强合作,整合旅游资源,共同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和精品线路,形成共享、共建、共赢的发展格局。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如阿勒泰地区与周边地区合作,推出了多条跨区域的旅游线路,提升了整体旅游吸引力。加强与大企业、大集团合作,如中国旅游集团等,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资源,提升了新疆文旅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与周边省份开展旅游合作,共同开发跨区域的旅游产品和线路,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如共同推出“丝绸之路”旅游线路,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领略沿线的风光和文化。国际交流合作日益频繁,积极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旅游合作与交流,拓展了国际旅游市场,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新疆的独特魅力。
(六)旅游富民惠民作用凸显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带动当地居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旅游扩大就业、促进增收的作用日益显现,成为新疆促就业、惠民生的重要产业。
新疆文旅新生态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展望
(一)面临的挑战
一到旅游旺季,“停车难”“如厕难”“加油难”“三难一不畅”问题,就成了影响新疆旅游业畅通的老大难问题。《我的阿勒泰》的播出带火了阿勒泰文旅业的同时,也催生了新疆旅游旺季的提前到来。“跟着影视剧去新疆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网络上肉眼可见新疆各大景区景点人潮拥堵,独库公路成了“堵哭公路”一些景区内的通信信号因游客数量太多出现不稳定状况。尽管各地政府和景区管理部门针对此类问题一直在采取措施,如增加停车位、改善厕所设施、增设加油站、加强通信信号覆盖等,仍难以避免更多游客到来产生的问题。旺季游客过于集中,对景区的承载能力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挑战。尤其是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如何平衡好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文旅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包括旅游规划、营销、管理、文化创意等方面,新疆在这些领域的人才相对短缺,也制约了文旅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二)未来展望
新疆融雪山、草原、戈壁、湿地、沙漠、湖泊等自然景观于一体,浓郁的民俗风情和多元文化碰撞,塑造出新疆别具一格的旅游特质。文旅资源极其丰富,且类型多样,品质优良。天山天池、喀纳斯、那拉提、喀什古城等国家5A级景区在国内外影响力日渐增强。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更是为新疆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新疆民用运输机场数量已达25个,至“十四五”末在用和在建机场将达到37个,“铁公机”齐头并进为新疆旅游业发展铺平了道路,再加上冰雪、水上水下、露营、山地旅游等轻型旅游装备新品种的增加,旅游热点不断向游客原先难以企及的地方延伸。展望未来,新疆可以继续依托优质资源禀赋,立足独特的区位优势,实施“新疆是个好地方”品牌战略,更好推动新疆旅游高质量发展。
1、文旅融合方面应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更多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持续深化文旅融合,将更多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元素与旅游产品和服务进行深度结合,打造更多具有文化内涵和特色的旅游新业态和产品;加大南疆旅游开放力度,推动向“全域、全季、全民、全业态、全要素”升级,打造全季旅游业态,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结合兵团特色资源和优势,推动兵地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利用多种媒体平台进行精准营销,加大文旅资源宣传力度,拓展国内外旅游市场。
2、文旅创新方面要善于抓住新疆出彩时机引客入疆。如《我的阿勒泰》提前引燃新疆旅游后,为化“流量”为游客“留量”,阿勒泰当地文旅部门还原了剧中巴太树、张凤侠小卖部、文秀桥、孤独的树等20个景点,并推出四条与剧情相关的主题打卡线路,针对性地打造了多款旅拍、非遗展演等旅游产品,将剧集粉丝转化为阿勒泰的游客。剧中出现的“沃尔铁克”演奏、牧民转场等民俗元素和阿勒泰美丽的星空也正成为新的旅游名片。体育旅游方面也可以借鉴这种影视引游出圈的做法。2024年新疆籍运动员在田径、足球、篮球等方面捷报频传,如3月至6月间荣获全国和亚洲级别4次冠军的田径运动员艾力西尔、2026年美加墨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36强赛中崭露头角的拜合拉木、全国“村BA”夺冠的新疆叶城队等,让国人看到了新疆体育方面实力所在。新疆文旅可借这一波波流量潮打造“新疆体育之乡”IP品牌、开发多种文旅产品吸体育粉引客入疆,并把足球之乡阿图什等送上文旅赛道,从体育方面讲好新疆故事,刷新人们对新疆认知,并做好一条龙的旅游线路设计和相关配套服务,让大美新疆和新疆的精气神、正能量被更多的人看到,吸引更多八方宾朋探访新疆、打卡新疆;深入研究和挖掘新疆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在保护和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要引客+留客,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更多的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让游客产生更多的逗留和回头意愿;将智慧旅游作为新疆文旅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紧跟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趋势,不断推出新的旅游形式和体验项目,推动虚拟旅游、智慧旅游的发展,提升旅游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3、基础设施服务和人才培养引进方面要着力解决“三难一不畅”问题,继续加大对交通、住宿、餐饮、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营造良好的旅游消费环境。加强旅游市场监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及时处理游客投诉,保障游客合法权益。完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旅游信息。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服务水平和专业素养;增强做好文化和旅游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订单式”人才援助项目为抓手,加强对新疆文化和旅游人才的精准帮扶,以创新工作方法为着力点,提升人才援助项目的综合效应,高标准实施好文化人才专项、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支持项目。通过加强与高校和职业院校的合作开展在职人员培训,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文旅人才来新疆发展,为新疆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4、可持续发展和区域发展方面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和文化传承保护体系,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文旅产业发展规划中,确保文旅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对景区生态环境的监测和管理,严格控制游客数量,避免过度开发对环境造成破坏;推广生态旅游模式,引导游客文明旅游,增强游客的环保意识;推动区域均衡发展。加大对相对落后地区的文旅投入和扶持,促进新疆各地文旅产业的协调发展。用好旅游“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吸纳更多当地群众参与到景区建设、运营、管理中,真正让群众通过发展旅游增收致富、感受现代文明。
作者简介
李 霞 新疆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新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王顺利-《新西部》杂志 · 新西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