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西部报告 >> 正文
大熊猫国家公园里的自然教育
2024-08-23 15:11:37 来源:《新西部》2024年第7期 作者:胡 月

四川省宝兴县是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的科学发现地和命名地,保护大熊猫种群、弘扬大熊猫文化、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直是宝兴人肩负的光荣使命。宝兴大熊猫国际溯源营地积极开展研学活动,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不同需求和自然教育的不同目的,定制教材、课程和活动项目,探索出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开展自然教育的文旅新业态。

从四川省宝兴县城出发,沿着“中国熊猫奇遇大道”彩虹路,一路山峦叠嶂、草木葱茏,路边不时出现大熊猫造型的石墩和路灯,临近“熊猫新村”的大型“熊猫拱门”上,有一行醒目的标识——“第一只大熊猫科学发现地”。经过“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的界碑,掩映在高山之间的“熊猫新村”映入眼帘:数十幢乡村农屋齐整排布,白墙青瓦,小径蜿蜒。继续向邓池沟深处前行,屹立千年的青冈木、形态各异的真菌、郁郁葱葱的竹林秘境……这里就是大熊猫国际溯源营地。

图片

▲第一只大熊猫科学发现地

大熊猫国际溯源营地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一般控制区,作为全球唯一一个有熊猫活体资源的世界顶级营地,大熊猫国际溯源营地利用装配式、架空、环创等生态手法,深挖大熊猫溯源文化,营造出具备国际化标准的沉浸式体验场景。

国家公园里的溯源营地

碧水青山、茂林修竹的宝兴,是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的科学发现地和命名地。

1869年4月1日,法国博物学家阿尔芒·戴维在宝兴邓池沟的崇山峻岭中发现了一只野生大熊猫,并从这里将第一只大熊猫标本带出国门,至今仍展陈在法国巴黎自然博物馆。至此,存在于地球至少八百万年的大熊猫从宝兴走向世界,成为全人类共有的自然遗产。

2024年5月,随着国家主席习近平开启访法之旅,一部名为《大熊猫故乡的中法情缘》的纪录片在法国向全球发布。纪录片主要描述了法籍记者哲瀚深入宝兴县开展实地探访,并用镜头记录下大熊猫国家公园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也向全球展示了“熊猫老家”宝兴的独特魅力。如今的宝兴,生活着181只野生大熊猫,种群密度位居全国第一位;81.7%的面积被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熊猫种群不断壮大、大熊猫文化传播弘扬。

2021年9月正式成立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就是大熊猫的“伞护”区域。在宝兴,平均每17平方公里就有一只大熊猫,大熊猫作为伞护物种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非常突出。同时,宝兴作为“生态王国”“世界珍稀动植物基因库”,生态之美得天独厚,境内有动物1083种,各类植物1837种,其中在宝兴首次发现并命名的植物212种,动物390余种。这些动植物与大熊猫一道,经历了自然的物竞天择,在宝兴“恬然自适、各得其所”。

大熊猫国际溯源营地就在这个“生态王国”里。

在大熊猫国际溯源营地负责人陈扬的带领下,记者开启了溯源之旅。整个营地并不大,但功能多样、层次分明,主要包括大熊猫溯源文化体验营区、物种溯源营区和宿营区。

图片

▲宝兴熊猫雕塑

文化体验营区是在戴维曾经居住的天主教堂基础上进行的改造,现已用作自然科普教育,并拥有了新名字——大熊猫起源馆,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道路上,见证着宝兴为保护大熊猫作出的努力。物种溯源营区内生活着四只原住民——星锐、瑛美、龙欣、乐生,营地对熊猫圈舍和探究塔进行了功能提升、内容植入和景观营造,此外还设置了工坊体验片区、自然解说径、探究屋等,形成了以探究、科考、手作为主要体验形式的多功能空间。大熊猫宿营区,包含溯源营屋、熊猫老家会客厅、熊猫树栖屋、熊猫图书馆、国际志愿者工作站等宿营空间,可同时满足280人住宿和用餐。

目前,大熊猫国际溯源营地由宝兴探途胖达溯源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探途公司)运营,借助其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特色课程、师资力量等方面的资源,通过自然、科学与艺术等碰撞,挖掘大熊猫文化的丰富内涵,开展熊猫保护、生物多样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方面的研学活动,为青少年自然教育提供专属实践场景,促进自然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溯源营地的创新之道

在营地的戴维咖啡馆,记者见到了探途国家公园项目负责人李文俊,谈到与大熊猫有关的一切,她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大熊猫国际溯源营地,“溯源”这个标签本身就很有故事性。从字面上理解,指的是“往上游寻找发源的地方”。李文俊告诉记者,宝兴邓池沟是大熊猫科学发现地,这是物种生物层面的发现;随着物种的发现,大熊猫从这里开始走向全世界,慢慢衍生出了大熊猫文化,宝兴成为大熊猫文化的发源之地;如今,宝兴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试点先行县,大熊猫国家公园就是以大熊猫主要栖息地宝兴为核心整合设立的国家公园。在这里,大熊猫溯源涵盖了很多层面,衍生出了多层含义。

说到大熊猫研学,李文俊表示,她更愿意将在营地的大熊猫研学称之为自然教育,研学和自然教育虽然没有明确的划分界限,在体验形式和教学内容上也有重叠,但研学的形式更多元,可以涵盖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而自然教育则聚焦在自然层面,特点更加突出。如果在自然保护地或国家公园范畴开展,称为自然教育更为合适。

“目前,大部分青少年都存在自然教育的缺失,国家公园是自然教育的重要支柱,在划定范围内对外开放、全民共享。国家公园的建设与自然教育的普及息息相关,而营地最重要的业态和产品就是自然教育,它是自然教育的资源、载体和抓手,把自然教育植入到营地里面就是一种文旅新业态。”李文俊说。

关于新业态的“新”意,李文俊用一句话进行了概括:“最大的创新就是体验深度和广度的转变。”

她举了一个通俗的例子,大家都把大熊猫的粪便称为青团,以前的旅游或者研学大多仅仅是介绍一下大熊猫粑粑,仅此而已,但现在基于这个资源,他们已经研发出了一条产品链,比如青团蜡烛或者青团造纸。从大熊猫粑粑最初的收集、观察,到青团蜡烛的设计、制作,变成最终端的一个产品,整个流程都能在熊猫艺术家工坊里逐一感知、体验。整个体验过程中还会有专门的导师讲解青团背后的故事,从一个点延展为整个知识链。“这就是体验维度上的转变,而从前比较初级的自然教育产品是无法达到期望的体验深度和广度的。”

目前,市场上很多地方都在组织大熊猫研学活动,而大多数运营机构并没有自己的载体,只充当着联络员的角色,组织大家前往各个基地去参加活动。而很多时候依靠外围载体很难设计或者策划出有深度、高品质的产品方案,即便有创新,传统的场地场景也无法匹配所需的体验内容和体验深度。探途公司则一体化经营着大熊猫国际溯源营地开发管理,凭借其在自然教育领域十年的深耕,探索着转型发展之路,已成长为一个新业态培育的全链条公司。

图片

▲“大熊猫家园全球青少年守护团”课程示例

记者了解到,随着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项目的推行,在大熊猫国际溯源营地,探途公司既是发起方、运营方,同时也是使用方,可以根据自身的运营诉求,设计规划施工项目,打造出一个梦想中的营地。

“大熊猫国际溯源营地最大的优势就是资源上的独特性和唯一性,营地教育最重要的理念就是挖掘构建新载体,并进行充分的延展拓展,这需要有核心的资源作为内容支撑,以便在此基础上开发有差异化的产品。”李文俊说。

层次鲜明的课程设计

谈到大熊猫公园自然教育的具体课程设计,李文俊介绍到,营地目前的课程设计主要围绕三个层次递进,第一层是大熊猫本身,包括进化历程、生物特性、生活习性等;第二层是大熊猫和它的朋友圈,就是在同一个生态系统,它作为旗舰物种、伞护物种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第三层是对全球生物多样性更全面的认知。

营地还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不同需求和自然教育的不同目的,个性化进行教材、课程和活动的定制,相比学校固化的单向输出,营地提供了独特的体验方式,更加倾向于人与人,人与场景的互动。

图片

▲大熊猫国际溯源营地

“大熊猫家园全球青少年守护团”是营地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内打造自然教育文旅新业态的一个典型案例,该项目将大熊猫作为媒介,让青少年在溯源营地以志愿者身份持续性参与野生大熊猫种群动态监测与栖息地修复工作,推动大熊猫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地工作在青少年学生中广泛传播。课程主要包括:

(一)深度探秘:野生大熊猫从这里走向世界

孩子们总是如此喜爱大熊猫,但很少有人知道大熊猫是如何被发现、如何被科学命名、如何走向世界的。在营地,他们可以身临其境地去了解大熊猫的溯源故事,了解大熊猫的前生今世,用思辨的方式去理解大熊猫的现状和未来。

(二)物种溯源:在国家公园发现新物种

宝兴不仅仅是野生大熊猫的科学发现地,也是600多个物种的发现地,这里的生物多样性对物种溯源领域意义重大,孩子们将在这里了解到典型的模式物种溯源知识,也将有机会在森林巡护实践中体验发现新物种的过程。

(三)全球视野:在大熊猫的家守护生物多样性

真正的全球视野是从世界的角度去理解本土的现状,能用全球视角去思考,也能在本地去实践,能心怀世界,也能服务社区。以野生大熊猫现状为起点,理解生物多样性对这个世界的意义,了解不同物种之间的关联,明白栖息地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让保护世界和守护自然不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授课方式涵盖三个方面:

(一)深度学习:激发好奇心与学习内驱力

真实世界的精彩能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明确的学习目标能鼓励孩子深度探索,成果展示与分享能引导孩子理解学习的真正意义,通过PBL(Problem-Based Learning)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深入与主动思考,通过实验进行科学验证与实践,激发学生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科研实践:在国家公园进行科学考察

大熊猫国家公园是科研投入最大的国家公园,在2.2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中分布着几十个科研管护所,科研人员和专业巡护员常年在这里进行科学研究和巡护工作。这不仅仅是对野生大熊猫的保护,更是对8000多种珍稀动植物的科研探究和保护。孩子们将在科研人员和巡护员的带领下,进行真正的野外巡护路线徒步,了解科研与巡护过程中所面对的挑战,学习所需要的技能,在实践中收获在学校和教室里无法得到的真正能力。

(三)双语授课:联手美国顶尖学校开展项目式课程设计

与美国High Tech学校的导师联手设计课程体系,由资深PBL外教和中教老师中英双语授课,以学生为中心,在真实世界里完成学习过程,鼓励创新,积极创造成果,并将用学习成果影响社区和世界。

形式丰富、多姿多彩的课程和授课方式让记者大开眼界,李文俊笑着说道,这仅仅是一个典型课程,如果真正理解自然教育的目的,在体验深度和形式上下功夫,很多小点都可以拓展成为非常好的课程素材。

自然教育担负生态使命

宝兴作为大熊猫种群的重要栖息地,在保护好“国宝”的同时,也在谋划打好这张“熊猫牌”。大熊猫国家公园作为宝兴文旅新地标,除大熊猫国际溯源营地外,还拥有大熊猫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蜂桶寨自然生态博物馆等多个得天独厚的自然教育资源。宝兴把自然教育作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的切入点和载体,培育发展内容丰富的文旅新业态。

宝兴蜂桶寨自然博物馆也是宝兴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自然教育的重要基地。馆内按照海拔由低到高的排列分布,展示包括大熊猫在内2000余件宝兴境内的动植物标本。一墙之隔的蜂桶寨模式植物园,培育着多种在宝兴境内首次发现并被科学记录的珍稀植物,我国首个绿尾虹雉保护研究中心也设立在此。

图片

▲“自然解说径”植物观察和标本收集

图片

▲熊猫溯源与物种探秘课程

图片

▲森林野外巡护训练

宝兴大熊猫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于今年4月22日正式对公众开放,中心总面积约2400平方米,是集大熊猫主题展馆、县域形象展示窗口、自然教育基地、国际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平台。中心以大熊猫文化溯源为主题,突出宝兴作为世界第一只大熊猫科学发现地的原地属性,全景式呈现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和自然生态科普、大熊猫保护研究、大熊猫文化打造等内容,以“缘·起”“缘·识”“缘·拯”“缘·汇”四个单元讲述大熊猫的起源、大熊猫的生物学特征、大熊猫的保护及大熊猫文化与交流。

在宝兴,保护生态从保护大熊猫、保护濒危动植物、保护共同家园开始,随着大熊猫国际溯源营地、蜂桶寨自然生态博物馆、大熊猫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等一批自然教育基地的落户推广,宝兴已形成人人关心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生态建设的良好氛围。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大熊猫为何重要?我们为什么需要和这个最古老的物种建立联系?这个问题见仁见智,答案莫衷一是。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朱创业教授言简意赅地说:“因为大熊猫很珍贵”。

大熊猫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旗舰物种和伞护物种,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前,圈的是大熊猫保护栖息地,而圈地的目的就是保护大熊猫这个物种,但在保护大熊猫的同时,和它属于同一个生态系统的其他生物也得到了保护,这些动植物就构成了大熊猫的朋友圈。伞护物种就像是撑起一把伞,通过保护大熊猫,为与大熊猫共享生境如金丝猴、羚牛、麝、红腹锦鸡、珙桐、连香树等珍稀物种也提供庇护,从而实现保护生物多样性目的。

“大熊猫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不可替代作用,在这片国宝‘伞护’下的秘境,万物生灵得以安然栖居。”朱创业说,经历了漫长历史年代进化而来的野生动物一旦消失,将产生无法弥补的缺憾与损失。自然教育这一文旅新业态,使大家可以真正深入和探索大自然,号召并引领社会公众关注、支持和参与以大熊猫为伞护物种的自然保护地生态文明建设,为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贡献力量。

(本文部分图片由探途公司提供,特此致谢!)

责任编辑:王顺利-《新西部》杂志 · 新西部网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