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中国 >> 正文
习近平外交观中的民族品格
2015-10-12 09:12:06 来源:学习中国

好学善学的习近平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汲取了丰富营养,灿烂不息的中华文明给予他卓越的外交才华。难题,他总有智慧破解;分歧,他总有办法管控;阻碍,他总有力量冲破。中华民族的特殊品格塑造了他独一无二的外交观和担当开拓的优秀品格,他的中国方案倍受称赞,他的中国智慧倍受推崇。

一、讲仁爱

仁爱是中华民族最核心的价值理念,也是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儒家仁爱思想核心有二,一为孝悌。《论语》载:“有若说‘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也。’”孟子说:“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强调以孝亲敬长为人之本始。二为博爱。《论语》载:“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孟子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君子用恩应循先亲、次民、后物的次序。将“亲亲”推至“仁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又将“仁民”推至“爱物”,即爱万物,爱草木鸟兽,爱瓦石山水。宋朝理学家王守仁说:“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有一物失所,便是吾仁有未尽处。”

习近平的外交观饱含仁爱智慧,充满仁爱情怀。对待周边国家,他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始终坚持“睦邻友好”、“互利合作”。习近平指出:“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他说:“亲望亲好,邻望邻好”。他站在世界之巅,强调“中国梦”与“各国梦”相通,把中国人民的追求与世界人民的期盼连接在一起;他主张从“各国梦”走向“世界梦”的大同之路,他倡导世界各国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人类生活在不同文化、种族、肤色、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强调:“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应该秉承开放精神,推进互帮互助、互惠互利。““一个强劲增长的世界经济来源于各国共同增长。各国要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真正认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连带效应,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别国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兼顾别国发展。相互帮助不同国家解决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让每个国家发展都能同其他国家增长形成联动效应,相互带来正面而非负面的外溢效应。”

儒家以“入则孝、出则悌”,“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礼仪规范,为中国人构建了一个以家庭为中心向朋友、社会、国家、天下衍射的同心圆,每个人从家庭孝悌做起,通过孝敬父母、尊重兄长、关爱妻子,培育仁爱之心,陶冶宽广胸襟。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爱原则,将尽己之心为忠、推己及人为恕的忠恕之心扩展到邻居、朋友,乃至国家和天下。沿着这一道德提升路径,儒家将修身、齐家拓展到了治国、平天下,将仁爱、友善从家庭延伸至他人、社会和国家。儒家的仁爱思想,不仅使其学说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而且将家国一体的意识深深植入中华民族的灵魂深处;不仅赋予了中华民族“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而且培育了中华儿女牢固的爱国情结,始终把中华儿女坚强团结在一起。

独立自主是贯穿于习近平外交观中的最鲜明的主线。独立自主是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也是新型大国和平外交的基石。习近平指出:“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二、尚和合

“和合”思想是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最富生命力的文化内核和因子,“和合”之境也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追求的理想境界。

儒学的“和合”思想主要体现为“四观”。一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儒学视宇宙和自然是天人合一的对象,即使达不到“赞天地化育”、“与天地参”、“与天地同流”,也应认识到“与天地和其德”、“万物各得其和以生”。二是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协和万邦”语出《尚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王邦,黎民于变时雍。”强调“协和万邦”是为了“和合万国”,是为了“保合大和”,实现“万国咸宁”和“天下和平”。三是和而不同的社会观。儒学指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强调社会是由性格、文化、种族、出身等不同的社会人组成的,要承认这种不同,允许别人与自己不同,并能够合作共事,共同生活,社会和谐。四是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中庸》指出“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孟子说“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强调要通过“和”与“善”的精神养分培养温和善良、彬彬有礼、内外兼修之人。儒家“和合”思想,成就了中华民族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和合”民族特性。

习近平对中华“和合”文明有精深独到的见解,他说:“这种‘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品格,是我们民族所追求的一种文化理念。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个体与群体的和谐,我们民族的理想正在于此,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也正基于此,甚至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也正是在于这种伟大的和谐思想。”他还说:“在5000多年的文化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者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

在炎黄子孙的血脉里,都有着“和合”文化的深厚积淀,习近平在外交场合几乎每一次都要宣示中国和平外交政策永远不变。在9月访美的首次演讲中习近平指出:“历史给我们一个重要启迪就是,和平发展是人间正道,一切通过武力侵略谋取强权和霸权的企图都是逆历史潮流的,都是要失败的。中国人2000多年前就认识到了‘国虽大,好战必亡’的真理。中国历来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我愿在此重申,无论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每次谈到和平,他都十分动情,他说:“和平是人民的永恒期望。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习近平在访问东盟国家前回答记者时说:“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兼爱非攻、亲仁善邻、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是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习近平以“中国‘和’文化”,有力消除“中国威胁论”,因为它表明“中国人从骨子底里没有侵略别国的文化基因”,“中国人的血脉中没有称王称霸、穷兵黩武的基因。”

崇尚“和而不同”的民族品格也在习近平的外交观中有充分体现。习近平指出:“我们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人类文明多样性赋予这个世界姹紫嫣红的色彩,多样带来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产生进步。”习近平强调:“文明相处需要和而不同的精神。只有在多样中相互尊重、彼此借鉴、和谐共存,这个世界才能丰富多彩、欣欣向荣。不同文明凝聚着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贡献,没有高低之别,更无优劣之分。文明之间要对话,不要排斥;要交流,不要取代。人类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鉴、融合的宏伟画卷。我们要尊重各种文明,平等相待,互学互鉴,兼收并蓄,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创造性发展。”

“和合”思想还体现在习近平的世界生态观上。习近平指出:“我们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呵护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我们要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他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在这方面,中国责无旁贷,将继续作出自己的贡献。同时,我们敦促发达国家承担历史性责任,兑现减排承诺,并帮助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三、守诚信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备受儒家推崇的基本道德规范。儒学认为,诚信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交朋结友之基,也是治国安邦之道。一、诚信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儒学把“仁、义、礼、智、信”作为“立人”五德,强调诚信是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要“言必信,行必果”,为中华民族留下“人无信不立”的道德信条。孟子在其思诚命题中,将诚信视为自然的规律,将追求诚信视为做人的规律,指出“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中庸》对这句话做了展开的描述:“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则散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汉代的董仲舒将信与仁、义、礼、智并列为“五常”,使信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最基本道德规范之一。宋代的周敦颐更是将诚视为人生的最高境界和道德的最高原则,认为“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二、诚信是交朋结友之基。儒学强调诚信是维系人际关系的道德底线,“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与国人交,止于信”。三、诚信是治国安邦之道。《论语》载,子贡问政,孔子回答”足食,足兵,足信之矣。”子贡提出一个假设性的问题:“必不得矣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孔子答:“去兵”。子贡再问:“必不得矣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孔子答:“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强调只有取信于民才能得到民众的支持,而社会一旦形成诚信之风,国家的政令就会畅通无阻。《礼记》强调“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也要讲究诚信,谋求和睦。

谈到中国人讲诚信,习近平已在多个外交场合谈及。如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访问印度尼西亚国会时就提出“人与人交往在于言而有信,国与国相处讲究诚信为本”。2014年7月3日,习近平出访韩国之际,在韩媒发表的署名文章《风好正扬帆》中强调,“‘信’在东方价值观中具有重要地位,‘无信不立’是中韩两国人民共同恪守的理念。中韩以信相交,确保了两国关系长期健康发展的牢固基础。”2014年6月28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引用“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远则必忠之以信”阐述中国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2015年4月21日,习近平访问巴基斯坦时引用《论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并强调这与巴基斯坦人所说的“诚信比财富更有用”契合相通。

四、崇公正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崇尚公平与正义的民族。一是“均平”思想。《论语》中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是蕴含着古代公正意识的“均平”思想。朱熹将此语中的“均”解释为“各得其分”,即每个人得到他应该得到的那份(权利、地位、物品等)。二是敬老养老理念。《孟子》多次提到要保证“老者衣锦食肉,黎民不饥不寒”、“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礼记》保留了上古“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国,七十养于学”的分级养老制度。三、救济弱者情怀。孟子指出,鳏、寡、孤、独,“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礼记》也指出要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四、教育公平愿望。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向民间开放学校,打破世卿世禄制,得以举贤才。孟子说:“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愿立于其朝矣。”《礼记》指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些均贯穿了教育机会平等的思想。五、防止公权力滥用思想。孔子说“政者,正也”、“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并提出五种美政:“惠而不费,劳而不怨,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反对以傲慢的态度对待人民,滥用权力,任意扰民,践踏民意,不顾民生,要以敬的态度谨慎使用公权力。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始终坚持公平正义的国际秩序。习近平指出:“大国之间相处,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大国与小国相处,要平等相待,践行正确义利观,义利相兼,义重于利。”习近平强调:“我们要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安全相互关联、彼此影响。没有一个国家能凭一己之力谋求自身绝对安全,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从别国的动荡中收获稳定。弱肉强食是丛林法则,不是国与国相处之道。穷兵黩武是霸道做法,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在“九三”阅兵纪念大会上,习近平主席紧握右拳振臂高呼“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讲仁爱、尚和合、守诚信、崇公正的伟大民族品格在习近平的外交观中不仅得到充分体现,而且得到他许多创造性发挥。鲁迅先生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习近平的外交观不仅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带来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同时也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和平发展、实现“各国梦”带来稳定的国际环境。

(责任编辑 师皎)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