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中国 >> 正文
习近平智慧讲述“中国故事” 让世界读懂中国
2016-03-01 09:38:53 来源:人民网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在中国走向世界大舞台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友好交往的故事,铺就成中国与世界联系的桥梁。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多次在演讲时深情讲述生动的“中国故事”、“身边的感动”,用最具温度的语言,让世界读懂中国。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习近平是倡导者,更是践行者。从也门撤侨行动中的感人瞬间,到陕西梁家河村的今昔对比,他在公开演讲中的平民视角、别具智慧的讲述,带来一股外交新风,重塑着中国对外传播新格局。

讲述友谊故事拉近民众心理距离

“在不久前的也门撤侨行动中,中国军舰搭载176名巴基斯坦公民从亚丁港撤离,巴基斯坦军舰协助从穆卡拉港撤离8名中国留学生。巴方军舰指挥官下达命令:‘只要中国留学生不到,我们的军舰就不离港。’”今年4月习近平首次出访,在巴基斯坦议会的演讲中,动情地讲述了这段见证中巴友谊的故事,感人至深。

今年5月,习近平在俄罗斯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时,讲到了“200多名苏联飞行员援华抗日牺牲在中国战场”的故事。11月,习近平在越南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时,讲到了青蒿素与越南的故事,他讲到:“今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的主要研究成果青蒿素,就是源于上世纪60年代中国为支援越南而开展的抗疟疾药物研究。”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李拓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分析说,习近平在演讲中多次提到两国民间友好交往的故事,有的甚至具体到个人,有利于拉近与被访国感情和精神上的距离,这是一种非常好的交往方式。

讲述历史渊源增加双边政治互信

两国历史渊源的故事,也是习近平在出访的公开演讲中经常提及的。“230多年前,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跨洋过海首航中国。150年前,数以万计的中国工人同美国人民一起,铺设了横贯东西的美国太平洋铁路。70年前,中美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国并肩奋战,共同捍卫了世界和平和正义。”今年9月,习近平在美国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如此讲述。

今年10月,习近平在英国议会发表的讲话中,多次回顾了中英交往的“过去”。他还回忆起,自己设法寻找莎士比亚作品的往事,并谈到了同时代的“东方的莎士比亚”汤显祖,倡议中英两国共同纪念这两位文学巨匠,以此推动两国人民交流、加深相互理解。

习近平在演讲中,正是用这些娓娓道来的历史故事传递友谊,增强政治互信。2013年12月《学习时报》曾发表的一篇署名文章总结说,习近平“善于用讲故事、举事例、摆事实的方式同频共振、凝聚共识”。

讲述身边生活引发听众强烈共鸣

“上世纪60年代末,我才十几岁,就从北京到中国陕西省延安市一个叫梁家河的小村庄插队当农民。那时候,我和乡亲们都住在土窑里、睡在土炕上,乡亲们生活十分贫困,经常是几个月吃不到一块肉。今年春节,我回到这个小村子。梁家河修起了柏油路,乡亲们住上了砖瓦房,用上了互联网。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出访美国时,习近平用自己的生活体验讲述中国人民生活的巨大变迁,真情的话语,打动着在座的每一位宾客。

习近平今年的外交收官之行,选择出访非洲。他在津巴布韦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时,谈到了一个叫做“非爱不可”的妈妈团体。“据我了解,旅居津巴布韦的华侨中间有一个名为‘非爱不可’(LoveofAfrica)的妈妈团体,还有一位连车牌号都被当地孩子熟知的‘程爸爸’(FatherCheng)。他们多年如一日给当地孤儿送去关爱和温暖,用实际行动书写着中津友好的‘现在时’,也培育着中津友好的‘将来时’。”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习近平用生动的故事,抓住了国外听众的兴趣点,引发强烈的共鸣。同时,他使国外听众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对中国的刻板印象,消除了一些曾经的误解,展现出卓越的外交智慧。(记者申亚欣

(责任编辑 姜丹)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