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15日,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与中外记者见面,在谈到人民期盼时,首先提到了教育。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在习近平的心中,教育一直被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上。
三年多来,总书记走进校园,与师生促膝长谈;挥笔疾书,与青年学生畅谈理想人生;而在万众瞩目的教育改革方面,由习近平担任组长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两年来,共召开了19次会议,审议了102份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文件,其中直接涉及到教育的就有6份,均直指改革发展的关键,发力精准,影响深远。
立德树人,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北京大学,与广大师生们共度“五四”青年节,这也是习近平到中央工作以来第五次走进北大。他勉励青年学生,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
三年多来,在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昌大学等校园,都曾留下过总书记的足迹和身影。
和孩子们一起过“六一”,和大学生们一起迎“五四”,和老师们一起庆“教师节”,已经成了总书记工作日程表上的新常态。
无论走到哪里,总书记讲得最多的,是中国梦,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海淀民族小学,他跟小学生们说:“只要从小就沿着正确道路走,学到一点,就实践一点,努力做最好的我、在自己最好的方面,人生就会迎来一路阳光。”
在北京大学,他跟大学生们说:“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2013年的教师节,正在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的习近平,关山万重,仍不忘向全国1400万教师致信慰问,勉励广大教师“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写信,是总书记与各界群众交流最频繁的一种方式。而他回信最多的,恰恰是青年学生群体,将“青春梦”融入到“中国梦”是他对莘莘学子的殷切期待。在写给北大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的信中,他提到“中国梦”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并寄望他们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在给留德学生的回信中,他鼓励海外学子“在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实现自身价值,努力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华彩篇章”。
2014年5月30日,习近平在海淀区民族小学参加队日活动,书法老师请总书记为“中国梦”点上最后一笔。习近平对孩子们说:“中国梦要靠你们来实现,‘两个一百年’要靠你们接力奋斗,还是你们来点这一笔吧。”
均衡发展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2015年农历春节前夕,正在陕西考察工作的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延安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察看学校办学情况,同老师们进行交流。说起这所希望小学,与总书记还有着不解之缘。1995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发起“千家企业建千校”爱心活动,福州一家企业全体员工捐款52万元,对建于1974年的延安杨家岭小学进行了重建。期间,习近平曾两次给师生们写信,并于2009年11月专程到学校看望师生。
习近平对大家说,教育很重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要脱贫致富,从根儿上还是要把教育抓好,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国家的资金会向教育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革命老区基础教育倾斜。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与贵州国培计划培训班同学交流时,他强调,教育短板在西部地区、农村地区、老少边穷岛地区,尤其要加大扶持力度。
倾斜、扶持。
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农村地区的教育让总书记牵肠挂肚。
2013年的最后一天,一项被称为“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史上中央财政投资最大的单项工程”——《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正式出台,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补短板”所实施的一个重大民生工程。目前全国已有77%的县纳入“全面改薄”实施范围,覆盖学校达到21.8万所。截至2015年10月底,全国已完成5166万平方米校舍建设,以及282亿元的教育仪器设备,分别占规划数的25%和27%。
“全面改薄”,惠及万千民生。为了将这一民生工程办好、办到位,2015年8月18日,中央深改小组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办法》,为“全面改薄”保驾护航。
而农村教育的最大问题在于师资,“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是三大核心问题。
2015年4月1日,中央深改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这其中,既有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提升能力素质这样的软件建设,也有拓展补充渠道、提高生活待遇、职称评聘倾斜、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等含金量十足的“干货”。
如今,各省市区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已经陆续出台,乡村教育的美好明天值得期待。
勾画蓝图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高考,牵着千家万户;高考改革,牵一发动全身。
虽然现行高考模式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遴选输送了大批人才,但应试教育、学生负担过重、择校等问题也屡被诟病。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措施,正式拉开了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序幕。上海市和浙江省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方案随之出台,试点工作正式启动。这次的改革,不是敲敲打打,不是缝缝补补,而是大刀阔斧。在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看来,这次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是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深入的一次改革。
如果说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改变了“一考定终身”的话,那么,一年之后,中央深改小组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则吹响了中国大学积蓄力量,冲刺国际前沿的“冲锋号”。
《方案》提出,到2020年,中国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对于中国众多名校校长来说,如此清晰明确的目标给他们带来了压力,也带来了动力。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周玉认为,以前的建设中,明确提出了要建设世界高水平的大学这一宏观目标,但对高水平大学的具体要求没有做出界定。《方案》第一次提出大学、学科要在一定的时间内进入世界一流前列这样一个宏伟的目标。
相对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领域的软肋。2014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他特别强调,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而在此之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职业教育有望从此走出“断头教育”的无奈。
让全民共享改革与发展的成果,让每个公民都能够平等享有医疗、教育、就业等各领域资源,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而这,也正符合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
(责任编辑 姜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