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个城市,它见证了古时皇城的千年沧桑,也目睹了现代都市的绚丽繁华。它凝聚着中国古代文明的精华,灿烂的文化、丰富的古迹令人惊叹;它又闪耀着现代文明的光辉,作为新中国的首都而熠熠发光、光彩夺目。对,说的就是北京。现如今,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国家战略迈开实质性步伐,北京掀开了历史新篇,即将迎来一次全新的蜕变,且将影响津冀等地。
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工作。城市副中心,即建设市行政副中心,以缓解中心城市所承受的各方面压力。这将重塑北京城市格局,带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早在2014年2月25日在北京考察工作时,习近平就强调“要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可以说是习近平亲自谋划与推动的。2013年,习近平先后到天津、河北调研,强调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座谈会,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此后,他又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个大思路、大战略,要通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
京津冀,一盘棋。首棋落子,便旗开得胜。此次会议肯定:“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专家咨询委员会充分发挥作用,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务实推进重点工作,交通、生态、产业3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取得重要进展,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京津冀良性互动取得成效,协同发展实现了良好开局。”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盘大棋局中,北京作为核心一极,其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已成为最关键的一招棋,这一步走好了,就能给整个棋局奠定良好基础,打开良好局面。那么,究竟该如何有序疏解?对此,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也给出了秘密“棋谱”:
首先,走对棋局,落定棋子。会议指出,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不仅是调整北京空间格局、治理大城市病、拓展发展新空间的需要,也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的需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关乎北京,更关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局。一方面,当前北京存在人口过度膨胀、房价持续高涨、雾霾天气频现、交通拥堵严重、社会管理难度加大、资源环境承载力不足等典型“城市病”,其根本原因就是北京聚集了过多的非首都功能。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成,可以有效疏解中心城人口,优化功能,并且带动辐射区域的发展。另一方面,按照城市发展规律,超大城市和综合型首都快速发展都会出现“城市病”,世界上多数国家都是通过建设“副中心”来应对,也是世界其他同等规模城市的努力方向。因此,不论是从现实需要还是从历史规律来说,加快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无疑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要且有效的举措。各级各部门只有高度重视,统一共识,下定决心,坚定不移地干,加快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促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中心城区与副中心相互呼应,北京区域激活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才能施展开来。
其次,排兵布阵,棋高一着。鉴于北京的重要地位,建设“副中心”是一次新尝试,没有经验,机遇多挑战多。因而要扎扎实实落定“北京副中心”这颗棋子,绝非易事。为此,会议强调,要遵循城市发展规律,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精神进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规划设计建设,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组团集约紧凑发展的生态城市布局,着力打造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任何违背规律的行为,都注定是错误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大前提就是必须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唯此才能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的检验。规划设计、生态城市布局等需要跟进时代,既符合国际标准,又体现中国特色,要展现艺术性,既能让世人感知北京的历史底蕴,也能触摸到现代的脉搏,给人以美的享受。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成功建成,可以为后续更多城市副中心的建设提供借鉴,具有强大的示范效应与标杆作用,因此必须全力建好。会议特别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从广大市民需要出发。要广泛应用世界先进节能环保技术、标准、材料、工艺,建成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要坚持统筹规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使工作、居住、休闲、交通、教育、医疗等有机衔接、便利快捷。”人民是城市的主人,一切城市建设只有围绕人民需求,回应人民期待,才有意义。习近平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就已提出了城市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强调“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城市管理和服务状况是重要评判标准。”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也应引以为标准,聚焦人民对环保、宜居、智能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破解人民对城市内涝、绿化不足等问题的诉求,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给人民实实在在的实惠和便利。会议还强调:“要充分体现中华元素、文化基因,也要借鉴其他文化特色。”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一个城市的特有气质。习近平曾说:“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城市建设不能丢了“文化”这个根本,相反要重视文化,尤其是中华文化,还要虚心学习其他先进文化,为城市营造浓厚的文化气息,增强城市本身的吸引力与魅力。
再次,全局在胸,举棋若定。会议认为,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把握好城市定位,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后再开工建设。要划定好大的空间格局,注重开发强度管控,实现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两线合一”。要提升城市形态,有更多开敞空间,体现绿色低碳智能、宜居宜业特点。要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定配套政策。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好规划、做足计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城市新区建设中,不论是城市定位、土地用途,还是城市空间格局、城市形态,都是需要通盘考虑、缜密规划的。两年多前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考察时,习近平就说:“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
最后,步步为营,胜券在握。会议强调,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历史性工程,必须一件一件事去做,一茬接一茬地干,发扬“工匠”精神,精心推进,不留历史遗憾。任何事关生存与发展的举措或战略,注定不会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当前我国面临的现实课题,唯有坚定信念、苦干实干精干,有序推进,才能真正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如今,以习近平为引领,持续布棋,雷厉风行,全力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正是为人民幸福而谋的生动一幕吗?
(责任编辑 师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