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云南专场举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出新步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迈上新台阶,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展现新面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开创新局面,全面从严治党焕发新气象。
云南省委书记王宁介绍,这十年,是云南经济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效益最好、民生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
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云南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发展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尽锐出战、攻坚克难。全省93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50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50万人易地搬迁,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没有伟大的脱贫攻坚战,就没有今天欣欣向荣的云南。
坚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今年以来,云南部署实施了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力争用2至3年的时间,脱贫人口收入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让各族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云南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总人口1563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3。云南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总钥匙”,十年间,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年均增长9.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21年,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总量达到1.12万亿元,是2012年的2.8倍。如今,全省有11个州(市)和84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农村公路里程达26万公里,居全国第二位。全省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6%和10.6%,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生态环境是云南最重要的优势、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在保护绿水青山上,云南主要抓了水、气、土三件事。统筹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保护、水资源管理,全省优良水体比例近九成,十年提升了30多个百分点,让“一江清水出云南”。全省地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连续多年稳定在98%以上,今年上半年达到99.4%。全省受污染耕地、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分别达90%和100%,连续4年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全省森林面积3.74亿亩、森林覆盖率65.04%、森林蓄积量20.67亿立方米,均居全国前列。
云南将牢牢守住“湖泊是用来保护的,不是用来开发的”底线,一体推进九大高原湖泊治污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垃圾、改善湖泊水生态,“一湖一策”建设绿美河湖、健康河湖、幸福河湖,让高原明珠更加璀璨夺目、永放光彩。
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上,云南主要推进了三项工作。工业绿色转型,绿色能源跃居云南第一支柱产业,绿色铝硅产业快速发展;农业绿色崛起,绿色食品认证数量居全国第七,农产品销往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文旅产业绿色升级,七彩云南成为世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目前云南旅游市场复苏强劲,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已经多日保持单日运送旅客量全国第一。7月22日,2022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在昆明开幕,云南旅游将借力迈上新台阶。
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予波说:“在生态环境保护上,我们是舍得眼前利益的、是舍得增长速度的、是舍得GDP的!”
以好作风跑赢新时代接力赛
2012年以来是云南省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经济总量从2012年的1.1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71万亿元,年均增长8.7%。尤其在交通建设上,高速公路建成里程突破一万公里,居全国第二位;高速铁路从无到有,16个州(市)有一半通了高铁。曾经山间铃响马帮来,如今高铁呼啸在山乡。
云南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大抓产业发展,大抓产业项目,大抓市场主体培育,大抓招商引资和营商环境建设。绿色能源成为第一大产业,茶叶、鲜切花、咖啡、核桃、中药材等高原特色农业不断发展壮大,绿色铝、绿色硅、新材料等产业链条更加完备。
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云南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十年利用外资120多亿美元,2021年,新设外资企业同比增长26.2%,入滇发展的世界500强企业累计达到134家。中老铁路自去年开通以来,7个月已发送旅客411万人次、货物503万吨。中缅新通道海公铁联运已成功试运,截至目前已试运13批次、492个标箱,货物9904吨。
王宁说,云南这十年的发展变化是巨大的。没有好的工作作风,就跑不好新时代的接力赛,就闯不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云南省委决定:在全省来一场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倡导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推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责任编辑 姜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