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适应形势任务变化,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巩固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成为了党新的奋斗目标,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工作,让农民富起来,让乡村强起来,让乡愁留下来,在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础上走向共同富裕。
写好“政策”篇,筑牢返贫防线。“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脱贫攻坚虽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但是返贫诱因仍较多,扶贫政策来不得“断崖式降温”,必须留出政策接口和缓冲期,逐步实现帮扶常态化。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不摘”的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扶上马,送一程,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真正走上持续发展轨道。注重分类施策,对于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需把事前预防和事后帮扶结合起来,及时为其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兜住民生底线;针对易地搬迁的,加大产业就业帮扶力度,加强职业培训,引导其提升学习、务工、经商等技能,同步提升安置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进行动态化监测,充分用好村干部、行业部门、科技手段“三股力量”,持续推进常态化摸排,利用大数据,建立“互联网+”监测系统,对发生大额医疗、大额教育支出等有返贫致贫风险的情况及时预警响应,采取有效帮扶措施。
写实“产业”篇,培育致富沃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培优做强乡村产业是远离贫困的长久之计。要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按照“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格局,依托当地自然条件,发展特色种植业,致力于打造本地区的农产品品牌,提升产业价值。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鼓励龙头企业扩大规模,推进农业与加工业、文化旅游业、康养服务业等高度融合发展,拉长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完善贫困地区的交通、水电暖、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实现农村公共设施维护运管专业化、规模化、社会化,全面提升地区营商环境,以环境的优化盘活农村资源、资产,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写活“人才”篇,涵养源头活水。人才蔚起百业兴,做好脱贫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必须切实解决人才瓶颈问题。要筑牢支部底子,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立足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双线要求,从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乡镇企业家等群体中精挑细选,组建一支有干劲、会干事、能带富的干部队伍。搭建人才发展平台,通过兴办生态农业园、农业科技示范区、农村电商产业园等,厚植人才发展沃土,吸纳一批懂技术、善经营、有资金的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为乡村发展增活力、添后劲。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通过专家授课、参观学习等形式,重点对本土人才和返乡人员开展关于苗木栽培、蔬菜种植、电商物流等技能性培训,提升其对实用性技术的运用能力,强化乡村振兴的智力支撑。
写妙“文化”篇,提振精神风貌。“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文化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提供丰富精神食粮方面发挥着直接而重要的功能。要充分发挥文化在脱贫致富中的引领作用,通过歌舞、戏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讴歌脱贫过程取得的丰硕成果,引导广大群众珍惜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效,为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而努力。践行“知识改变命运”宗旨,充分发挥教育在解决贫困问题上的长期性关键作用,不断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更高质量教育,使得掌握一门学问、一门技术成为常态,通过长期稳定就业,彻底斩断穷根。扎实推进移风易俗,通过评选出老百姓身边的道德模范、行业标兵等先进典型,形成一种正确的价值引导,弘扬崇德向善、扶危济困、扶弱助残等传统美德,不断提升农民素质和乡风文明程度,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作者:孙小云 )
(责任编辑 姜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