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完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获得者王泽勇没有时间欣赏北京的秋色,匆匆赶回贵州。村里的事情千头万绪,都离不开这位“小王书记”来拿主意。
王泽勇是航空工业派驻贵州省普定县水井村驻村第一书记。自2016年4月起至今,他因地制宜和村“两委”结合当地政府的产业结构调整,拟定了“茶果上山、香葱进地、莲藕下田、养殖循环、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围绕“莲藕经济”,通过“加工荷叶茶+举办荷花节+藕田套养+鲜藕销售+藕粉加工”的“五步法”确保莲藕产业增收;以“农企销售+农超销售+网络销售+旅游销售”的“四大销售模式”,与村民一道趟出了一条产业转型脱贫之路。
如今,水井村11个村民组1070户4080人中的385户1629个贫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贫,所有村民一同走上了“农文旅”一体化的致富之路。
作为航空工业百余位扶贫干部中的一员,王泽勇在水井村“打”出的这套“组合拳”,也是航空工业扶贫三十载不断探索实践出的脱贫攻坚“航空工业模式”的真实写照。
产业扶贫、文化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消费扶贫、劳动力扶贫、党建扶贫,航空工业极具行业特色的七大扶贫举措从“输血”到“造血”,从“扶贫”到“扶智”,举全集团优势资源、集聚全体航空人合力,以蓝色大爱力量、科技产业力量助推地方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
集聚优势资源 打出综合治理贫困“组合拳”
“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这是王泽勇挂在村委会宿舍墙上写给自己的一幅字,也是40余万航空人的心声。
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航空工业担负起贵州省镇宁、关岭、普定、紫云4县和陕西省西乡县的定点帮扶任务,同时承担有关部委、地方政府部署的70多个县乡村扶贫任务。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航空工业瞄准打赢脱贫攻坚战目标,集团党组顶层谋划、扶贫现场指挥部一线作战、全集团各单位合力攻坚,全方位、立体式推进,资金投入持续增加,七大扶贫举措不断深化。
以党建扶贫筑牢根基。将航空工业“1122”党建工作体系引入贫困村基层党建,开展党建结对帮扶,选优配强扶贫干部。截至目前,航空工业在定点扶贫5县共有25家单位、108个党支部与30个贫困村、81户贫困户建立结对帮扶,在地方扶贫县乡村共有187个党支部与80个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扶,有效提升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使村党支部成为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
以产业扶贫、劳动力扶贫、文化扶贫、消费扶贫提升成效。2012年以来,航空工业综合投入累计超过2亿元,已在5个定点扶贫县建立85个产业项目,实现工业产业项目全覆盖。将航空木模、航空锻造等航空工业自有产业链向贫困地区转移,支持贫困地区提升工业能力。帮助地方政府打造火龙果、花椒、茶叶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对贫困学生开展订单式培养,与长沙航院等4所职业学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将普定荷花节、西乡红色教育基地等打造成为当地特色文旅品牌。开展全集团消费扶贫,2012-2019年,共购买和帮助销售定点扶贫县农产品7148.9万元。
以教育扶贫、医疗扶贫提供内生动力。连续三年开展“蓝粉笔”乡村教师培训活动,共培训贫困地区教师8000多人。开展“航空青年讲师团”扶贫支教工作,抽调在黔航空企业30多名优秀青年员工赴定点扶贫县学校担任老师,解决贫困地区师资缺乏问题。连续三年开展北京医疗博士团送医下乡活动,问诊10000余名群众,推动医疗扶贫成为扶贫工作中防止返贫现象发生的重要保障。
闪亮绽放的航空蓝,为贫困地区带来了富裕和和谐,为贫困群众带来了幸福和安康。镇宁县搭上了工业文明高速发展的“快车”,开起了“科技有限公司”;普定县的莲藕产业不仅美化了苗乡,还给老区人民带来殷实的收入;关岭县如今不仅有连片的花椒经济林区,还有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扶贫车间;紫云县打造的航空品牌系列扶贫产品飞出了大山深处……航空工业把扶贫工作做成了百年大计,助力老区稳定脱贫、长远脱贫。
发挥多重优势 探索脱贫攻坚“航空工业模式”
三十年如一日地持之以恒,航空工业不断创新扶贫举措,紧密结合企业特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扶贫,逐步固化了脱贫攻坚“航空工业模式”,用航空蓝助力扮靓贫困乡村,让贫困群众在看得见的变化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发挥党建优势,实现组织活力转化为攻坚动力。选优配强扶贫干部,2012年以来,航空工业在7年里向5个定点扶贫县选派挂职干部22人次、驻村第一书记49人次,在非定点县累计选派挂职干部30人次、驻村第一书记88人次,驻村工作队队员147人次。航空工业所属单位的295个党支部与贫困县120个贫困村建立党建帮扶联系点, 共同谋划村集体经济发展。
发挥制造业优势,多点发力促进劳动力就业。扩大内部企业需求进行就业帮扶,2020年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面向贫困县招录1654人。开展校企合作进行技能提升培训,组织长沙航院、张家界航院、成都职院与贵州4个定点贫困县签订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定期选送贫困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在贫困地区举行致富带头人和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提升贫困劳动力技术能力,保证稳定就业。成立产业融合、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型工业企业,建设航空木模、木质包装箱(含钢木包装箱)、航空锻造等项目,将航空工业自有产业链向贫困地区转移,实现贫困地区劳动力家门口就业。
发挥大集团优势,建设多平台消费扶贫渠道。大力推广“以购代捐”消费扶贫模式,搭建“实体店+电商平台+单位集采”销售渠道网和“集团公司+扶贫现场指挥部+帮扶协作区”消费帮扶协作网,打通了农特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形成了常态化消费扶贫模式,仅2019年集团各单位就购买定点帮扶县扶贫产品1000余万元。通过成立农产品商品化专家团队,对贫困县农产品进行整合、供应链搭建、产品品质和包装改造升级,着力提升贫困地区农业技术水平和市场化竞争能力。目前已经推出普定藕粉、汉中毛尖、紫云香粽、关岭凉茶、镇宁山珍等多款具备“网红”潜质的特色商品,增加了贫困地区群众收入,缓解了生鲜农产品销售压力。
发挥品牌优势,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建设县级示范性工业扶贫车间,引进安东尼(国际)服饰有限公司落户关岭、贵州厚诚发科技有限公司落户镇宁,帮助建设普定包装箱厂、紫云航瑷口罩厂,引进巴山荞园有限公司进驻西乡县飞龙茶厂,实现贫困户快速就业和产业稳定长远发展。自2017年起,连续4年开展“蓝粉笔”乡村教师培训,组织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特级教师、省市级学科带头人等教育专家对贫困县教师进行培训,推动乡村学校变革发展。2012-2019年,在定点扶贫县共援建5所学校,捐建2个航空科普活动室,5个航空公益书苑和4间“梦想飞屋”电教室。每年开展近10场“爱祖国、爱航空、共筑航空报国梦”航空科普进校园活动。
2018年以来,航空工业连续3年组织北京协和医院等专家组成北京博士团,到5个定点扶贫县开展医疗扶贫,在弥补农村医疗资源短缺问题的同时,长线培养当地医生,提升当地整体医疗水平。
聚焦突出问题 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
扶贫开发贵在精心,重在精准。航空工业聚焦贫困地区生产、生活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精准施策,动真碰硬,持续发力,高质量推动脱贫攻坚。
针对贫困地区历史性饮水难、无水灌溉问题,航空工业2018年在镇宁县马厂镇凡其村改造饮水工程,解决了700多人的历史性饮水难问题。2020年,为该村打下一口“振兴”井,同时配套供水设施,进一步提供用水保障,解决了1000余亩农田的生产用水问题。此外,还投入100多万元在紫云县白石岩乡岩上村、大营镇三合村、猴场镇小湾村修筑拦河坝,改善几个乡村无水灌溉问题。
针对农产品运输难、销售难问题,航空工业2017年投入109.6万元,用于关岭县花江镇白泥村850米通组路扩宽改造工程,2018年再次投入150万元用于该村机耕道硬化,通过两次道路修建,解决了精品水果园在生产、运输上的交通难题,盘活了当地水果经济。2019年,进一步开展水果集散中心建设,解决了该村农产品销售问题,形成规模化经营,助力村民增加经济收益。目前,该村每年人均增收1100元。
据统计,2012-2019年,航空工业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077亿元,培训基层干部1821名,帮助购买贫困地区农产品3269万元,销售定点贫困地区农产品613.5万元。目前,定点扶贫的贵州安顺镇宁、普定、关岭、陕西汉中西乡已脱贫摘帽,紫云县是国家52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目前已达到验收条件,将于2020年底脱贫摘帽,承接的地方政府和其他方面安排的70多个非定点扶贫县乡村也将于年底全部脱贫。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航空工业克服自身防疫物资短缺的困难,多方筹措,春节期间向5个定点帮扶贫困县支援消毒液228.62吨、口罩4530只。同时16天便研制出高端全自动口罩机,并以最短的时间在紫云县建起了防疫口罩扶贫车间,为抗击疫情和脱贫攻坚双线作战做出了贡献。
在抗击疫情同时,航空工业还全力推进脱贫攻坚,集中采购贫困地区新鲜农产品发往湖北,既帮助了贫困县的脱贫攻坚工作,又为在鄂航空企业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疫情期间,所有扶贫干部全部返岗积极组织贫困地区春耕工作,确保不误农时。指导贫困地区扶贫车间进行疫情防护,有序复工复产。
脱贫攻坚工作艰苦卓绝,收官之年又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接力奔跑,仍需加劲冲刺,航空工业将始终把扶贫责任扛在肩上,扎实工作、尽锐出战,进一步深化落实七大扶贫举措,坚决完成扶贫任务目标和接续乡村振兴,让航空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壮美画卷中更加厚重、更加出彩。
(责任编辑 姜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