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10日电 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欧青平10日表示,脱贫攻坚以来,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等相关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健康扶贫工作的部署,出台了一系列面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倾斜性政策举措。到目前为止,全国累计有1800多万贫困患者得到了有效救治。
8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欧青平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扶贫办主任蒋家柏,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县委书记曹勇、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署觉洼五村第一书记斯日鲁方介绍挂牌督战工作成果情况,并答记者问。中新社记者 杨可佳 摄
10日,国新办就挂牌督战工作成果情况举行发布会,欧青平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作出如上表述。
欧青平介绍,“三保障”之一就是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医疗。脱贫攻坚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等相关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健康扶贫工作的部署,出台了一系列面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倾斜性政策举措。对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按规定由财政给予补贴,实行倾斜性的医疗费用报销举措,对贫困人口执行起付线降低50%,支付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的倾斜政策,并全面取消了封顶线。同时,对患有大病、长期慢性病的贫困人口实现分类分批救治,到目前为止,全国累计有1800多万贫困患者得到了有效救治。
另外,欧青平提到,国家卫生健康委还组织全国的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的县级医院,帮助提高临床服务的能力。目前,一共有1007家各地的三级医院与1172家贫困县的医院开展了结对帮扶。从医疗有保障角度来讲,所有的贫困人口都已经纳入了基本医疗保险的范围。
“此外,乡村医疗机构和人员的空白点都实现了清零,解决了老百姓能看上病的问题。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我理解就是解决了老百姓能看得起病的问题,所以基本医疗有保障的目标已经接近实现。”欧青平说。
欧青平同时指出,虽然目前存量的问题总体解决,但在因贫困劳动力工作变动或者失业导致原来的医保断档,新生儿加入贫困家庭人口等方面还存在着动态的增量问题,扶贫办将会同卫生健康委指导各地解决好这方面的问题。
贫困地区的基本医疗服务水平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相对于发达地区来讲,差距还是存在的,无论是硬件条件还是医疗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都存在一些差距,这是下一步在巩固脱贫成果工作中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关于贫困地区的防疫能力,欧青平表示,这次疫情对贫困县的防疫能力是一个很好的考验,因为贫困地区地处偏远,总体来讲受这次疫情的影响不是特别的严重,正是因为贫困地区基层广大干部的努力,特别是广大驻村工作队在防疫工作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所以防疫工作做得非常好,也阻止了疫情的进一步蔓延。提高贫困地区疫情防控能力,也是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医疗健康服务能力的一个着力点。
(责任编辑 姜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