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教育扶贫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富了脑袋 鼓了口袋
2020-05-08 15:24:4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有了助学贷款,家里再不用为我上大学发愁了。”广西桂平市江口镇胡村罗雨婷说。随着学生资助政策的不断完善,许多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

扶贫先扶智。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切断贫困代际传递。

义务教育有保障是“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指标,教育扶贫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保障性作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从中央到地方下大气力补齐贫困地区教育短板,努力实现“人人有学上、个个有技能、家家有希望、县县有帮扶”。通过教育扶贫,越来越多的贫困学子完成学业,一批批贫困群众学到新技能,一个个贫困家庭的命运被改变。

补齐教育短板,上学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以前在老村,孩子上学每天要走两个小时山路,现在搬到县城,上学不愁了。”在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城东的易地搬迁小区,罗幺妹指着家对面的县城第六小学说,“你看,学校就在小区门口,步行几分钟就到了。”

最美的风景是学校,最好的设备在校园。近年来,国家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加快补齐贫困地区教育短板,全国832个贫困县已基本完成“全面改薄”建设任务,校舍翻新了、操场宽敞了;学校里有了图书馆、课堂用起了新器材。

义务教育“一个都不能少”。“控辍保学是块硬骨头。”四川通江县副县长万学成说,去年9月,在全县控辍保学大排查中,涪阳中学发现14岁的小屈读完小学后,没有了就读信息。后经核实,他暑假在父母的务工地不慎受伤而辍学,“我们派人往返4000公里把小屈接回了学校。”

近日,郑州大学为16131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前发放2600余万元国家助学金。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为减轻贫困学生上网负担,学校还向2100多名贫困生发放免费流量包。

数据最有说服力。到去年底,全国832个贫困县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人数已由台账建立之初的29万减少至2.3万,其中建档立卡家庭贫困学生人数由15万减少至0.6万。我国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覆盖资助政策体系。

提升脱贫能力,“一技在手,生计不愁”

“就业导向重在技能。”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说,近年来,随着教育扶贫的深入,不少贫困群众增强了就业创业、脱贫致富能力。

职业教育让贫困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朱启臻说,对于大多数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门槛更低、成本更小、就业通道更直接的职业教育,不仅能改变他们自己,还能改变他们身后贫困家庭的命运。

“老师,我有个疑问。”“好的,你说。”……近日,在江西寻乌县吉潭镇团船村,潘湧正通过网络直播,与远在千里之外的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老师互动交流。

为助力贫困家庭子女就业培训,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来到寻乌招收定向培养生。“这是个好机会,我第一时间报了名。”潘湧说,学校免学杂费,每月还有800元的补助。最让他兴奋的是,毕业后可“无缝对接”到企业上班,每月工资有6000元左右。学校每年“订单式”培训贫困劳动力1万多人次,帮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

技能培训,更多人从靠苦力吃饭到靠技能吃饭。“耳朵尺寸要对齐,成品形状才方正,保持干净无污渍,人见人爱受欢迎。”这些编篮子的口诀,四川广元昭化区松梁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张建英记得门清。“3月份编了25套,挣了1000元钱!”张建英拿起布条编篮子就不停地忙活,扶贫车间的技术培训让她成了技术“快手”。

提升脱贫能力,是高质量脱贫成效的关键因素。各地通过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推动劳务输出,发展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实现脱贫举措与技能培训精准对接。

智志双扶,扶技能更要扶信心

打好脱贫攻坚战,各地坚持智志双扶,不仅扶技能,更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树立摆脱困境的勇气。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引领贫困户投身扶贫产业。2014年至今,河南农业大学共开展400多个扶贫项目。怎么找准对接点?该校党委书记魏蒙关讲过两个故事:一是“让农民少花钱”。老师带着学生在台前县田间地头搞研究,2个多月攻关,为温室大棚研发出了智能控制系统,费用从10万元降到5000多元。二是“让农民多赚钱”。高致明老师帮助豫西山区农民种植中药材,创新丹参的“两压法”和“断根法”,连翘的“老母鸡带小鸡”等技术,被当地群众称作伏牛山的“点金师”。

在海南村寨,不少贫困户都追过一档电视节目《海南脱贫致富电视夜校》。为啥追着看?“送志气、送信心!”不少人说。60岁的养蚕带头人王国谦,带动村里所有贫困户养蚕致富;“大字不识一个”的贫困户黄忠海,把自家的鸡蛋、鸡、荔枝等特产卖到全国……3000多个身边案例带动,贫困户比着学、学着用,迎来了新生活。

更多贫困家庭有了脱贫信心。“俩孩子都上了大学,好政策让我跳出了穷窝,这农家院子里也飞出了金凤凰。”河南夏邑县徐楼台村村民张丽说起孩子,脸上总带着笑。越来越多的学子反哺家乡,从浙江大学毕业的刘涛开办了公司,每年为徐楼台村乡亲们提供2000多个岗位……

在全国,2/3以上贫困群众靠外出务工和发展产业实现脱贫,工资性收入和生产经营性收入占比上升,自主脱贫能力稳步提高。

(责任编辑 姜丹)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