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盛经开区丛林镇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新建的乡村公路连接农家和民宿,乡村景色美不胜收。 近年来,万盛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和“四好农村路”建设,引导农户依托地域特色开发特色旅游,美丽乡村游红红火火,七个国家级贫困村全部实现整村脱贫。(本报资料图片)特约摄影 曹永龙
我市18个贫困区县全部如期脱贫摘帽。这只是我市脱贫攻坚的重要节点,但远远不是终点。
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我市紧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监测户、边缘户,对返贫致贫趋势进行预警和提前干预,在风险来临时及时落实政策,加强事后帮扶,通过健全完善6大机制构筑起返贫“防火墙”。
今年2月,随着我市最后4个贫困县“摘帽”,全市18个贫困区县宣告全部如期脱贫摘帽。
“这是我市脱贫攻坚的重要节点,但远远不是终点。”市扶贫办有关负责人表示,“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我市紧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监测户、边缘户,对返贫致贫趋势进行预警和提前干预,在风险来临时及时落实政策,加强事后帮扶,构筑起返贫“防火墙”。
彭水白沙河村
300吨萝卜找到“婆家”
“萝卜2月下旬就该收了,但疫情一来,原来联系的销路全断了,当时我和很多村民急得睡不着觉!”近日,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黄家镇白沙河村村支书黄其明告诉记者。
白沙河村毗邻贵州省务川县,过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缺乏支柱产业,全村有94户贫困户。去年整村脱贫,但其中不少农户的根基“很不牢靠”。
去年下半年,村里发展萝卜产业,并承诺由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以每公斤1.2元的保底价收购,销售给县内中小学食堂和部分批发市场。全村的萝卜种植面积达到120亩,91户种植户中有76户是贫困户。
60岁的庹汉超也种了两亩。他上有八旬老母,下有瘫痪的儿子。利用冬闲地种萝卜卖,对这个家庭来说算是笔额外收入。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种植户忐忑:原来的销路全成了“断头路”,马上进入收获季的300吨萝卜找不到买主。不断有村民找村干部打探萝卜的销路。
黄其明找到镇党委书记王迎春。王迎春第二天到现场,把种植照片和产量等情况向县商务局反映。几天后,县商务局就白沙河村的萝卜销售召开座谈会,县内几大超市与村里签下二十多吨的订单;复工的保障性企业食堂也订购了十多吨。由县里牵线,黄其明到对口支援的相关市级部门和单位推销,四五十吨萝卜有了买家。
3月初,在县委统战部、工商联等部门牵头下,重庆海领实业出资收购100吨萝卜捐赠给湖北孝感;3月中旬,部分批发商陆续进村里收购,上百吨萝卜在即将下市时找到了“婆家”。
“萝卜卖出去,心就落回肚子里了。”三社的刘朝武,把卖萝卜收入的1000多元换了两头猪仔回来。“这次那么难都过来了,今后萝卜可以大胆种!”
为减少新冠肺炎疫情对鲜活农产品的销售影响,彭水县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既避免贫困户因疫期产业发展受挫而返贫,也为未来脱贫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城口大榜村
务工机会优先“边缘户”
“像我这种家庭,不靠打工根本撑不住!”现在山东临沂一家工地打工的华久保感慨。
华久保是城口县周溪乡大榜村村民。十年前,他从海拔2500米的凉风村搬到海拔600米的大榜村。但由于人均耕地少,想通过务农养活一家六口很困难:父母都有慢性病,两个孩子分别读高中和大学,每年务工收入三万多元,收支相抵,几乎没剩的。
去年,华久保的母亲患癌去世,给家人留下的除了悲伤,还有两万多元外债。
“这家人勉强站上脱贫线,有啥增收机会必须优先考虑他们。”驻村工作队队长陈松说。
今年正月结束,华久保夫妇本应外出务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他们却没啥务工机会。
3月1日中午,华久保正在心不在焉地扒着午饭,村支书王全周登门:“老华,有个在山东打工的机会,看你去不?有包车送,是直达!”
之前几天,有家市外电子企业招人,也是王全周和村主任朱夫俊陪着来的。两名村干部了解详情后,帮华久保估算了收支账,发现老华做费眼力的工作动作慢,建议他放弃。
这次由县就业局牵头的山东对口支援务工岗位中,有建筑小工,每天工资250元,比城口本地高出100元。3月6日,两口子坐上了去山东的包车。
“这里基本每天都有活路做,工资也不拖欠,蛮有保障的。”华久保很满意。
“出门打工是贫困户减贫最有效的手段。”城口县就业局负责人介绍,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给贫困户、“边缘户”带来的影响,今年通过劳务经纪人联系、与对口支援省市对接等方式,该县贫困人口由定点输出和就地务工两种形式实现了充分就业。
酉阳清明村
“加减法”防止因病致贫
上周,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车田乡清明村村医付鹏,背着医药箱又来到付方友家:给付方友的妻子刘金秀测血糖,查看付方友右背的软组织炎症痊愈情况,了解患有精神类疾病的付母状态。
“都还不错,但是要注意吃药维持。”付鹏嘱咐道。
一家6口,3个病号外加3个学生——付方友家能脱贫,实属不易。
“这就像一驾车,前面拉车的力气小,后面还拖了一坨磐石。”今年48岁的付方友比喻,“如果不是政府政策推一把,我们只能就地打旋了。”
2013年,由于妻子、母亲都患病,在广东务工的付方友决定留下来照顾家庭。种玉米、水稻、黄豆,养猪、养鸡……他干得样样好。
2015年秋收后,付方友觉得背部疼痛,经检查是软组织严重发炎。2016年在县医院做了手术,医保报销了4000多元。但此后付方友成了半个劳动力,付家于第二年被纳入贫困户。
“如果是以前,这样的家庭可能就垮了。”车田乡宣传委员鞠照说,必须给他们的负担做“减法”。
付家大女儿18岁,在中职院校学计算机。“不用交学费,每学期政府还倒拿2500元的生活费。”付方友的妻子刘金秀笑道,“哪里会想到还有这种好事!”
两个读初中的女儿,义务教育阶段免学费,每学期还各有625元的寄宿生生活补助、免费的营养午餐,家里加点生活费也能过得去。
“磐石”重量轻了,要向前进还得做“加法”。
“现在的扶贫政策相当不错,但自己也要努力。”付方友拿出自己的账本算给记者听:流转出去18亩地种油茶、茶叶、吊瓜,每年租金收入有3400多元;自己又到油茶基地务工,每天工钱100元,一般每月至少能干15天,月收入1500元以上;去年喂4头猪,卖出去3头,收入一万多元。
“自己主动干,脱贫算比较容易。”付方友放下账本说,下一步他计划把家里“三朵金花”的教育供完,再发展点产业,比如申请包两亩油茶幼树林,林下种植花生、黄豆增加收入。
据统计,酉阳因病致贫的农户有512户,占全县贫困户总户数的58.9%。近年来,该县不断加大健康扶贫力度,斩断由“病根”引发的“穷根”。与此同时,加大对这些因病致贫家庭的帮扶,确保他们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1 健全完善防止返贫6大机制
动态监测机制
持续帮扶机制
“志智”双扶机制
扶贫项目运管机制
社会力量帮扶机制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机制
我市还将研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加强2020年后解决相对贫困的目标任务、扶贫标准、政策措施等研究,出台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
2 帮扶贫困户长效增收
我市将对脱贫户新产生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及产业、就业、培训等帮扶需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及时落实帮扶措施。
以义务教育保障为例,我市将继续改善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强化控辍保学,精准落实资助政策,确保已脱贫和未脱贫家庭子女全覆盖持续享受教育保障政策,确保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儿童、少年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不失学辍学。
3 贫困村提升工程
我市将深入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对已出列但仍存在短板和弱项的贫困村,以及发展相对滞后的非贫困村,加大资金和项目倾斜支持力度,增强发展能力。
到2020年底前,具备条件的村民小组实现公路通达率100%、通畅率80%,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客运通车率达到100%;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85%以上。
到2022年底,基本消除农村集体经济“空壳村”,30%以上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年经营收入超过5万元。
(责任编辑 姜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