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旅融合助力脱贫攻坚。4月8日,重庆市巫溪县红池坝镇茶山村,云雾缭绕,群山环抱下的村落风景如画。近年来,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市级深度贫困乡镇红池坝镇坚持实施以“旅为龙头、农为基础”的旅游扶贫战略,深入实施“小组团、微田园、生态化、有特色”的农旅融合发展之路。通过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让旅游业成为贫困户脱贫增收的“金钥匙”。记者 郑宇 摄
4月7日晚,看到重庆将分批有序开学的消息后,丰都县三建乡夜力坪村四组村民杨桂发的两个女儿高兴得觉都睡不着——受益于脱贫攻坚“义务教育有保障”相关政策,双双智残二级的两人去年进入丰都县双路镇中心小学一年级学习,眼看才读了一学期,这学期就因为疫情而一直没能开学。两个女儿一直盼望能早点开学。
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两不愁三保障”是摆脱绝对贫困的标志。近年来,尤其是去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后,我市严格对标对表中央要求,将脱贫攻坚举措精准到个人,统筹到区域,摸清底数,查漏补缺,逐项逐户对账销号,一个个贫困群众陆续摆脱贫困。
加强利益联结,贫困群众腰包鼓了
“两不愁三保障”,首先要解决的是吃饱穿暖问题,换句话理解,即解决收入问题。
丰都县武平镇蜂子山村建卡贫困户郭建中谈起收入心里就充满暖流,“去年,我拿到了3000元油茶产业首笔分红款时,真是开心。”
郭建中的子女长期在外打工,家里10多亩土地闲置。国有企业丰都县森林经营所到蜂子山村发展油茶产业后,他以自家闲置土地入股,没多久就获得了分红。资源变股金再变现金,他怎能不高兴?
在丰都,像郭建中这样以闲置地入股获得分红的贫困户,已有两万多人。他们以土地入股,产品由公司统一收购、统一销售,除去种苗、管护、采集等种植成本后,利润按五五分成。农户还可以到产业基地打工挣钱。
民以食为天,如果吃不饱、穿不暖,何谈发展?今年以来,我市将解决“两不愁”的重点锁定为发展长效扶贫产业,完善产业发展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加强就业转移,开展消费扶贫,稳定增加收入,确保每一个贫困人口吃穿不愁。
与此同时,紧扣“精准”方略,突出“产业”带动,构建“联结”机制,强化“绩效”管理,改变过去简单给钱给物、直接补助的做法,探索财政扶贫资金“改补为奖、改补为贷、改补为借、改补为股、改补为酬”,丰富了扶贫资金精准到户方式,放大了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住上安全房,“忧居”变“安居”
安居才能乐业,危房改造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
万盛经开区金桥镇新本村贫困户刘兴云,以前在邻居眼中总是苦着一张脸,“前两年愣是没怎么看他笑过”。最近因为享受危旧房改造补助政策搬进了新房,刘兴云舒展开了眉头。
“这是以前做梦也没想到的。全靠现在政策好,终于有个像样的房子了!”刘兴云的老房子瓦片残破、土墙裂缝,现在的新房窗明几净,厨房灶台贴着洁白的瓷砖,卫生间也用上了水冲式便槽。住房安全问题解决了,居住环境也改善了。
以前,黔江区冯家街道马林村贫困户杨书成住在海拔上千米的高山上。“山上雾满坡,山高路陡土地薄,辛辛苦苦忙到头,又缺吃来又缺喝”。
吃水靠挑、生活靠天,“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在杨书成的记忆里,“离开大山”的话题打小就被村里人挂在嘴边,但直到自己成了家,有了孩子,大家还生活在山上。
山里的收成“糊”不住一家人的生活,杨书成开始下山打工。他去过城里,甚至远走他乡,但不管走多远,山里的家都“拴”着他。
后来,杨书成的村子实现了易地扶贫搬迁,郁郁葱葱的山林间,一栋栋巴渝风格的民居依山而建。“眼前的生活是几辈人的梦想。”杨书成说,消除了“后顾之忧”,便有了更多精力去脱贫致富。
在我市,像刘兴云、杨书成这样享受到危旧房改造及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贫困户还有很多。截至目前,全市3076户住房安全未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实现了住房安全有保障。
小病不出村,大病负担明显减轻
因病致贫是我市农村贫困人口致贫的第一大因素。过去,医疗体系不健全,医保救助不及时,不少群众“小病拖、大病扛、病危等着见阎王”,对病魔的无奈溢于言表。
为此,我市投入资金21.8亿元,提档升级贫困区县医院设施,14个国贫县的人民医院和中医院均达到二级医院标准。同时,建立起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为基础,商业补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扶贫济困医疗基金、健康扶贫医疗基金为补充的“三保险”“两救助”“两基金”多重医疗保障体系,倾斜报销惠及贫困人口124.35万人次。全面实施分级诊疗、“一站式”结算和“先诊疗后付费”,贫困人口县域内就诊率达96.96%。2019年,全市因病致贫5144户15507人,较2018年减少20371户,减少79.8%。
这些惠民政策的落地,让贫困山区的老百姓感受真切。“现在看病比以前方便多了,小毛病在村卫生室就能治好。”石柱县中益乡建峰村村民谭登林患风湿关节炎多年。去年开始,他可以在新建的村卫生室进行针灸理疗了,现在病情大有好转。
谭登林掰着指头算了一笔账:“要是去县城医院治疗的话,不仅费时间,还要路费,加上药费、治疗费,杂七杂八的至少要几百块。但是在村卫生室看病,只花几十块就可以了,还不用奔波,太方便了。”
去年6月,奉节县平安乡天台村贫困户郑彩成因病倒下,到县人民医院一检查,被确诊为子宫肌瘤。在病床上一直担忧着住院费用的她,没想到出院时自个儿只掏了1300元,是全部费用的1/10!这让她十分激动:“党的政策好,我要努力向前跑!”
学有所教,贫困地区孩子也能接受良好教育
几年前,南川区水江镇宏图村小学只有一幢教学楼,简单的几间教室,破旧的课桌凳,巴掌大的操场坑洼不平……
前不久,记者再次来到这里,宏图村小学已焕然一新:不仅面积增大了一倍,还铺设了塑胶运动场,有了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学生食堂“煤改气”,用上了燃气灶,配备了冰箱、消毒柜;旱厕改成水冲式,门口有了高低搭配的洗手台;校门口增加了保安室;图书室、实验室、计算机室等建起来了,课桌全部换新,甚至还有了村里娃以前没见过的电子白板。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孩子们告别了破旧的教室,告别了尘土飞扬的旧操场,学校的硬件设施得以完善,办学条件大为改观。”学校负责人告诉记者。
贫穷并不可怕,怕的是智力不足、头脑空空,怕的是知识匮乏、精神委顿。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重要的是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去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义务教育有保障”和“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坚持向贫困学生“输血”,支持贫困区县增强“造血”功能,切实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与此同时,全面落实“两免一补”等教育资助政策,让每一名适龄儿童都能上学。此外,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做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的改善与能力提升,实现“幼有所育”。
如今,从巍巍武陵到悠悠秦巴,琅琅读书声回荡山间,孩子们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
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一幅山城重庆的民生福祉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全面小康胜利在望!
数说“两不愁三保障”
“两不愁三保障”总体数据
全市“两不愁三保障”发现5155个问题点。截至目前,因病、因残、因厌学等辍学失学924人已全部接受义务教育,未及时全部落实资助政策的256人已全部兑现到位,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586人已全部参保,未保障饮水安全的313户已全面解决,住房不安全的3076户已全部完成改造。
义务教育有保障
建立特殊困难群体学生数据库,2019年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37.59万人次,落实资助资金9.79亿元。
基本医疗有保障
2019年,贫困人口县域内就诊率达96.96%,全市因病致贫5144户15507人,较2018年减少20371户,减少79.8%。
住房安全有保障
2019年,下达贫困区县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4.71亿元,累计完成贫困户等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3.88万户。
饮水安全有保障
2019年完成工程投资15.02亿元,受益人口338万人,开工建设集中和分散供水工程项目2695个,农村集中供水率达87.5%,自来水普及率达80.5%。
(责任编辑 姜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