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根本。
“我市70.04万名16周岁以上有返岗意愿或就业需求的贫困劳动力已全部实现就业,基本实现‘应转尽转’。”记者4月3日从市人力社保局获悉,全市累计组织贫困人员参加就业技能培训超过10万人次,精准兜牢了就业扶贫民生“底线”。
就近就地
——“扶贫车间”让贫困人员在“家门口”就业
最近这段时间,卢镇发心情不错。
每天一大早,他就和返岗复工的贫困户们一起安排订单发货,忙得不亦乐乎。
卢镇发是巫溪县人,在当地颇有名气。上世纪90年代初,卢镇发独自离家到福建省莆田市打工,积累了财富。“小时候我体会过大山里过苦日子的滋味。”卢镇发说,自己富了,也希望老家的父老乡亲们能一起富起来。
2014年,卢镇发回乡,在巫溪县塘坊镇创办了鸿驰鞋业有限公司。该公司目前拥有员工400多人,其中100多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这些贫困人员每人每月都能领到不低于3500元的工资。
因为解决了农村贫困户就业,卢镇发的鞋厂成了当地有名的“扶贫车间”。
“在当地人社部门的帮助下,鞋厂2月底就开始复工复产,现在已全面生产了。”卢镇发说。
“‘扶贫车间’复工,我们又有稳定收入了,心里很踏实。”46岁的贫困户邹永翠在鞋厂工作了一年多,做起活儿来非常娴熟。
邹永翠说,她家庭情况比较特殊,丈夫身患疾病,孩子又在读书,自己无法外出打工。来鞋厂之前,她全靠在家务农维持生活,经济压力非常大。
“2019年初,鞋厂针对当地贫困户开展免费就业技能培训,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在机床旁,邹永翠熟练地截断一张皮革后说,经过培训后,她顺利进入鞋厂。如此一来,在“家门口”就业的她,既能照顾丈夫和孩子,每月还有了三四千元的稳定收入,一家人生活逐渐好转。
对于“扶贫车间”的未来,卢镇发信心满满:“去年我又开发了几个新客户,所以计划再新增两条生产线,再招300名员工,年产值能达到1.2亿元。”
去年以来,我市将“扶贫车间”作为带动贫困群众就业的重要方式,着力加强“扶贫车间”规范化建设,积极宣传和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家门口、村门口灵活就业。
同时,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企业、“扶贫车间”等各类市场主体,无论大小都给予支持。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扶贫车间”269个,解决上万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近4000人。
提质增效
——鲁渝劳务协作,转移1400名贫困人员到山东就业
前不久还在为工作犯愁的冉俊松,如今每天按时上下班,感觉生活特别有奔头。
“受疫情影响,春节后就一直在家,没有工作和收入,心里慌得很。”酉阳县龙潭镇丹泉村的冉俊松是建卡贫困户,前些日子一直为不能外出务工而苦恼。
冉俊松说,3月中旬,当地人社部门工作人员向他宣传了鲁渝劳务扶贫协作优惠政策,他立马通过鲁渝劳务协作招聘专区,在山东省东营市找了份不错的工作。
两周前,冉俊松和酉阳县77名建卡贫困人员一同乘坐专车,来到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就业。“我们主要在山东从事养殖、蔬菜加工等工作,月薪有3000到5000元。”冉俊松激动地说,“在这边我一定好好干,努力挣钱,让生活越过越好!”
据介绍,为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市人力社保局在重庆就业网开设鲁渝劳务扶贫协作招聘专区,开展“一对一、点对点”岗位信息推送和宣传组织发动。同时,指导区县建立就业需求信息动态更新、按需收集就业岗位等机制,“大水漫灌”的现象得到扭转。
“我们还研究出台‘一揽子’政策措施,推进鲁渝劳务协作提质增效。”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举例说,比如,加大了财政援助资金支持,按照山东年度财政援助资金的10%以上安排劳务协作项目资金,重点用于组织贫困人员赴鲁就业、帮扶贫困人员就近就地就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等。同时,还将“专车专列专机”等运输费用纳入补贴范畴。
在“输送”的同时,我市还优先吸纳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鼓励重点企业优先招用符合岗位条件的贫困劳动力,并按规定给予吸纳就业奖补和一次性岗位补贴。
据统计,过去一年,我市14个重点区县共转移贫困人员到山东就业超过1400人,山东帮扶我市贫困人员就近就地就业超过5000人。
应训尽训
——技能培训点燃就业扶贫“新动能”
今年44岁的邱防军曾做了十来年煤矿工人,钱赚得不多,5年前还患上了矽肺病,成为建卡贫困人员。
“得了这个病,我干不了重活,就靠打点零工养家糊口,一年到头也就万把块钱收入。”邱防军说。
去年11月初,城口县就业局群里发来一条足部护理技能培训的信息,邱防军赶紧报了名。
邱防军没想到,第二天他就接到了当地就业部门电话。“原来,政府搞的是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邱防军告诉记者,半个多月的免费培训每天补贴100元,培训结束后又立即与渝铠(重庆)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签约,前往该公司上海奉贤区人民路店上班,每个月有了5000多元的收入。
“我现在啊,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邱防军笑着说,由于自己做事细心,踏实肯学,得到了老板的器重。“过不了多久我就可以转正,月收入可能会达到8000元左右!”
“为进一步提高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劳动技能和就业能力,让贫困人员真正掌握一技之长,我市将技能扶贫纳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总体安排。”该负责人说,去年,我市人社部门开展贫困劳动力职业培训6.7万人次,帮助有培训需求的贫困劳动力参加职业培训“应训尽训”。
同时,推行订单式组织、菜单式教学、工单式就业“三单式”培训模式,鼓励支持培训机构将培训班办到乡镇、村社,因地制宜开展培训,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
据统计,过去一年,全市人力社保系统培训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近7万人次,发放补贴7000余万元。
全面精准
——摸清我市140.4万贫困人员就业状况和就业需求
为了更加精准地开展就业扶贫工作,该负责人介绍,市人社局开发了就业信息系统,从就业、创业、培训3个方面,设置37项指标,依托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村(社区)扶贫信息员,全面摸清了全市140.4万16周岁以上贫困人员就业状况和就业需求,做到“情况清、数据明”。
同时,科学开发公益岗位。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支持社区(村)开发临时性防疫公益性岗位,先安置因疫情暂时不能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据了解,过去一年,全市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人员超过7万人。
“我市还通过帮扶政策转移就业。”该负责人说,去年以来,落实贫困人员就业创业政策资金2.4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000余万元,发放贫困家庭学生求职创业补贴近600万元,惠及贫困劳动力近4万人。集中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百企进村送万岗”等招聘活动1043场,为贫困人员提供就业服务超过10万人次。
该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市人力社保局将进一步提高就业扶贫组织化程度,做实做细“就业需求”“岗位供给”两个清单,加强扶贫车间等就业载体建设与效果评估等。深化鲁渝劳务扶贫协作,按需定向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岗位。将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探索开展全员培训工作,增强贫困劳动力技能水平。
同时,探索建立稳定有效可持续的托底帮扶机制,新增和腾退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贫困劳动力,着力提高就业扶贫劳务组织化程度,确保实现累计帮扶贫困人员就业3万人。
数说变化》》
全市精准推进就业扶贫工作
● 全市累计组织贫困人员参加就业技能培训超过10万人次
● 我市已建成“扶贫车间”269个,解决上万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近4000人
● 去年,我市14个重点区县共转移贫困人口到山东就业超过1400人,山东帮扶我市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就业超过5000人
● 去年,我市人社部门开展贫困劳动力职业培训6.7万人次,帮助有培训需求的贫困劳动力参加职业培训“应训尽训”
● 去年,全市人力社保系统培训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近7万人次,发放补贴7000余万元,全市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人员超过7万人
资料来源:市人力社保局
本报记者 黄乔
(责任编辑 姜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