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园区带动—贵州扶贫开发新模式
2014-06-11 11:37:29 来源:贵州日报

盘县哒啦仙谷园区七彩花田的枊叶马鞭草绽放,紫色的花海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

长顺东西合作园区葡萄种植基地一角

晴隆县沙子镇三合村村民贺斌和母亲在园区承包喂养上百只羊,月收入超过4000元。

印江木黄食用菌高效农业示范园区。

紫云低热河谷蔬菜产业园区,入驻企业黔华公司聘请当地农民翻犁蔬菜基地,每人月工资逾3000元。

走进贵州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

园区带动—贵州扶贫开发新模式

核心提示

自2013年启动建设“5个100工程”以来,我省扶贫部门整合扶贫、交通、水利等项目资源,大力扶持牵头指导36个现代高效农业(扶贫)产业园区,尤其是对20个重点园区,积极引进培育企业、专业合作社到园区创业,与贫困农户形成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构建大扶贫格局,创新“市场化运作、商品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的园区运作机制,打造了“园区+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农户”的“农业综合体”,初步实现了有形象、有规模、有水平、有效益、有带动的六有目标,正在成为各地扶贫开发的有效形式、重要载体和强大引擎。

“全省扶贫园区坚持完善主导产业、龙头企业、‘三品’(品种、品质、品牌)、招商引资、培训、减贫增收等既定目标,正在成为贵州扶贫开发的一种新模式。”省扶贫办主任叶韬说,20个园区的资源整合、产业发展、增收致富等扶贫效应日益凸显,成为带动广大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新龙头。

截至今年4月底,20个重点农业园区以突出的产业竞争优势为基础,以3.54亿财政扶贫资金为引子,共引进入园企业252个,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311个,引资到位42.83亿元;整合财政资金12.55亿元、部门资金17.82亿元、银行贷款9.53亿元等,共完成投资97.71亿元,建成种植业基地66.6万亩,存栏畜68.58万头、禽106.87万羽、水产221.45万尾;实现销售收入53.87亿元,带领31.39万农民增收致富。

舞活20个扶贫新“龙头”

5月25日,盘县滑石镇岩脚村,村民毛权忠家新建的楼房就要竣工了。“要是没有园区的带动,我哪能建起这样大的楼房哟!”毛权忠说,他家的新房花了20多万元。

要是放在一年前,20多万元对于村里有名的贫困户毛权忠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毛家共有9口人,原来基本靠他一个人在外打零工维持生计,一年下来能不欠账就算万幸。

去年,贵州农熠农业开发公司投资在当地建设哒啦仙谷休闲农业观光示范园。毛家把几亩土地流转给公司有了稳定收入,毛权忠还在公司的照顾下,承包园区的基建小工程,去年就净赚5万元率全家脱贫。

一年来,岩脚村有10户人家承包哒啦仙谷园区基建工程走上了致富路。记者了解到,园区周边农户或是参与园区主干道、沟渠、温室大棚、加工厂房等基建工程,或是到园区就业打工,或是在园区带动下发展特色农业等,找到了稳定的增收路子。

“扶贫产业园区投资大,产业路子选得准,带动力强,已成为我省扶贫开发新‘龙头’。”省扶贫办副主任胡红霞说,20个重点扶贫产业园区已完成投资97.71亿元,带领31.39万农民增收,带动3万余贫困户脱贫。

自去年我省启动实施“5个100工程”以来,扶贫部门自加压力,牵头指导20个重点农业园区的建设。在指导各园区加快建设的过程中,突出特色扶贫产业、基础设施配套、服务体系建设、经营主体培育、生产要素聚集、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创新,着力做大产业规模、创建品牌开拓市场、强化科技服务、打造支撑平台、提高综合效益,使园区的示范辐射和扶贫带动作用快速凸显出来。

印江自治县木黄食用菌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以食用菌为主导产业,配套发展速生菇木繁育基地、观光桃园、林下养殖等,凸显生态效应。已建成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13个,建立菌棒加工厂房15个,建立贮藏冷库10座,以及冷链配送中心、菌种厂和1.5万亩速生菇木林。带动当地群众成立食用菌合作社14个,吸引19家企业入驻园区,全县食用菌生产能力已达7000万棒。去年,园区销售收入2.56亿元,实现利润1.44亿元,园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7780元,带动6个乡镇50个村的5800余户农民通过发展食用菌产业增收脱贫。

为了增强园区的持续带动效应,确保“龙头”高昂不倒,我省特别重视园区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截至4月底,全省20个重点扶贫产业园区已建成园区主干道589.15千米、沟渠(含管网)789.246千米,机耕道516.8千米,蓄水池1179个,山塘、水库容量8793.34万立方米,喷(滴)灌设施16620.44千米,温室大棚122.14万平方米,加工厂房16.65万平方米,为发展现代农业、设施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整合扶贫资源的新载体

站在许家屯水库边的松树梁子上俯瞰,淡淡的雾气中,一栋栋黄墙红瓦的农家小别墅让整个山谷犹如人间仙境。沿着新铺的柏油路走进绿荫深处的农家,挂着云南、重庆等地牌照的小轿车停满小院。这里的乡村旅游已火起来了。

“园区建起来,各种项目也跟着来了。”盘县滑石镇岩脚村村主任黄文良掩不住兴奋,去年该县拨付“四在农家”建设项目资金5000多万元改造园区1300多家农房立面,今年又拨款5000万元启动农家室内改造,力争让园区所有农家具备游客接待能力,提升景区整体现象。

“国家围绕园区的投入何止这点嘛。”年轻的贵州农熠农业开发公司董事长助理陶俊臣掰起指头,一一列举相关部门整合资源支持园区建设、共同打造扶贫新“龙头”的举措。

——县交通部门43天就打通13公里的两河核心区油路。已油化环湖路、刘官至园区、滑石乡政府至园区等4条共41公里公路,从水盘高速到园区的公路油化将于9月底完成;

——电力部门投资6000多万元新建变电站,为园区架设了专线;

——一期投入600万元治理园区2.1公里河堤,二期治理工程即将启动。园区灌溉渠、机耕道全部建成。原靠挑水喝的当地农户全部用上了自来水;

——投入1300万元绿化景区17公里公路;

——投入2000多万元建成科技示范园;

——扶贫部门投入400万元支持建蔬菜基地2000亩,建精品水果园200亩,扶持乡村旅馆20家。今年又奖励100万元;

……

一年来,省扶贫办积极发挥部门资源优势,积极与上海、深圳等8个对口帮扶城市对接,争取各类资源、要素投入园区。并组织召开省级重点扶贫产业园区银园对接暨科技合作推进会,与国家开发银行省分行、省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贵州省农科院开展金融和技术合作。

各地也积极整合资源优先改善园区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确保园区的扶贫示范效应得到充分发挥。

在扶贫专项资金的带动下,各地以园区为平台,积极整合各种资源要素投入园区建设。每个省级重点园区所在县财政均安排了500万元以上园区建设专项资金。

“要不是园区建在我村,要通油路不知要等到何时哟。”晴隆县沙子镇三合村村主任邓吉龙说,自去年县生态畜牧业扶贫示范园区的种羊场落户该村后,国家已拉通了18公里进村油路、13公里灌溉渠。

“扶贫产业园区已成为整合扶贫资源的新载体,有力地推动了大扶贫格局的构建。”省扶贫主任叶韬说,20个扶贫重点园区已整合财政资金12.55亿元、部门资金17.82亿元、银行贷款9.53亿元等投入到扶贫开发中来。

引导企业参与到扶贫中来

贵州农熠农业开发公司董事长谭庆原来在盘县县城经营红月超市,看中岩脚村的灌溉优势,获得200万元扶贫资金支持,在许家屯水库下游的岩脚村发展2000亩蔬菜。

2013年,他看准许家屯水库资源和省里的园区扶持政策,决定加大投入开发哒啦仙谷休闲农业观光示范园。目前,公司已投资1.8亿元,流转两河、滑石两乡21个村民组1327户的土地6000亩,建起了旅游接待中心、采摘园、百果园、苗圃,七彩花田等,每年仅付给农户的土地租金就达420万元。

省扶贫办园区办负责人蒙祖云告诉记者,各级各地整合资源,极大地改善了园区的基础配套设施,吸引了众多企业和社会各界到园区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企业的入驻不但使园区有了经营主体,更有力地带动了农户增收脱贫。

紫云低热河谷早熟蔬菜扶贫产业示范园区按“坡坡花果山、田田蔬菜园、户户农家乐”发展思路,沿41公里的低热河谷地带规划发展早熟延晚果菜和观光休闲农业。以财政扶贫资金为引子,采取“流转土地、先建后补,培训示范、反租倒包,公司兜底、互利共赢”模式,分两批统一流转土地3万余亩提供给各类“龙头”,并对其所建基地及其设施实行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推动与贫困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引进和培育果蔬企业13家、合作社6家,签约资金5.06亿元,完成投资1.5亿元,实现产值2亿元,吸收3500多农民就业变成了产业工人。副县长王敏告诉记者,这种模式有效地推进了入园企业从无到有,投资从小到大,土地流转从难到易,农户参与从少到多,农民收入明显提高。

为了让更多企业入驻园区带动更多农户增收,省扶贫办还积极帮助园区招商引资。积极争取8个对口帮扶城市将园区建设作为帮扶重点之一,参与我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达成了绿壳蛋鸡、高钙苹果、优质蔬菜、核桃加工等项目合作协议,使园区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

松桃自治县盘石生态畜牧业示范园区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已引进全国500强企业四川华西希望集团德康牧业,投资11亿元建成国际标准生猪产业链。引进全国100强牧业成都大哥大牧业,投资1.25亿元建设10万只优质肉羊产业体系。引进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贵州梵净山牧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建起了万头现代化的肉牛肉羊产业体系。

截至4月底,我省20个重点扶贫产业园区共引进252家企业,培育31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引资42.83亿元,引领园区强化主导产业品种、品质、品牌建设,使各园区初步形成市场化运作能力,增强了扶贫示范效应。

特色产业渐呈燎原之势

“种羊场都建到村里来了,我们还不抓住机会种草养羊,那就太可惜了。”5月26日,晴隆县沙子镇三合村村主任邓吉龙等3名村干部正与县草地中心负责人洽谈,想请中心带领村民规模种草养羊。

去年,晴隆县生态畜牧业扶贫示范园区的种羊场落户三合村,流转40多户的200多亩地建起了种羊场,存栏种羊、母羊2000多只,需要大量青草作饲料。瞄准机会的村民开始种草,目前全村已种植500多亩皇竹草。刘文财等7户人家专业种草,一公斤0.24元,一亩可收入8000元;村民杨春在扶贫部门的帮助下养羊20只,现在已发展到130只。种草养羊能致富,让大伙看在眼里。

沙子镇扶贫站站长冯有忠说,园区内的农户建羊圈、购种羊,县里均给予补助。邓吉龙说,全村已建起2000亩茶园、300亩烤烟基地,与县肥姑素盐酸菜厂联建300亩青菜基地,还打算种草2000亩以上,力争摆脱传统农业的束缚,走上特色产业致富路。

晴隆县扶贫办主任陆霞告诉记者,县草地中心已建成38个肉羊基地、2个育种场、3个胚胎移植基地、210个人工授精点,带动14个乡镇、96个村、1.68万户农户7万多人种草养羊。目前,全县人工种植牧草45万亩、改良草地20.5万亩,存栏羊52.8万只,种草养羊成为最受农民欢迎的特色产业。

晴隆县正着力建好草地畜牧业示范园区、活畜交易市场、选育现代肉羊新品种,力争使全县草地畜牧业年总产值达10亿元以上,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石漠化治理取得更大成效。

传统中药材产业县施秉抓住牛大场中药材扶贫园区建设机遇,大力推进中药材品种多元化、种植规范化、产供销一体化,完成高标准示范种植1.21万亩,有效解决了品种单一、品质退化、种植粗放、价格大涨大跌等问题,推动了产业升级和扶贫开发,主导产业覆盖率达89%,园区带动农户比率达97%。

一年来,我省20个扶贫重点农业园区立足“十大扶贫产业”,把抓工业园区的理念贯穿于扶贫产业园区建设,坚持以市场引导产业发展,用项目经济观念推动建设,以助农增收检验建设成效,引领我省特色产业迅速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区域化,使特色产业的星星之火渐趋燎原之势。

在哒啦仙谷的七彩花田,紫色的柳叶马鞭草开得正旺,来自云南等地的游客在花丛中拍照留念。农熠农业开发公司董事长助理陶俊成说,公司已引进20多个鲜花品种,不但要把七彩花田打造成一个重要旅游景点,还要带领当地群众大量种植花草,力争把哒啦仙谷建成全国最大的薰衣草王国。

走进独山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一片片高端中药材、精品水果、优质蔬菜丰收在望。该县把产业与城镇化结合,规划了5平方公里的农产品(中药材)加工园,1500亩的木材加工园,1.7万平方米的返乡创业园,正筹集20平方公里的特色产业园专门承接广东省番禺区产业转移,以园区带动全县规模特色农业,带领贫困农户就业增收。

据了解,我省20个扶贫重点农业园区已建成花卉、蔬菜、中药材等特色种植业基地66.6万亩,存栏畜68.58万头、禽106.87万羽、水产221.45万尾;依托园区的农家乐、农家旅店等乡村旅游业正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普定县循环农业扶贫示范园区的花卉苗木、长顺县东西合作农业扶贫示范园区的绿壳蛋鸡和高钙苹果等特色产业都正成为当地的主导农业产业。

受益贫困户齐心建园区

“母羊产崽后还有分成呢!”5月26日中午,晴隆县沙子镇三合村小伙贺斌协助兽医为8只母羊打完预防针,随即背起背篓上坡割草,生怕记者的采访耽误他的时间。

27岁的贺斌也经历过很多不幸。因为家穷,妻子不辞而别,只留下他和老母亲相依为命,没有前途的家庭曾让小贺患上严重的精神抑郁症。晴隆县生态畜牧业扶贫示范园区的种羊场落户三合村后,园区让村两委推荐村民到场里当饲养员。村干部首先就想到了贺斌母子俩。贺斌母子非常珍惜这个就业增收的好机会,承包管理中心的100只羊,尽管只进场个月,每月人均收入已超2000元,贺斌的精神状态已完全恢复。

晴隆县扶贫办主任陆霞说,县畜牧园区每年要提供4000多个就业岗位,县里和园区商定,只要有贫困户能胜任的岗位,就优先解决贫困户。通过公司培训,进园区的贫困户工作很上心,比干自家的活还卖力。

5月25日中午,盘县滑石镇岩脚村,许家屯水库边的许家屯田园山庄,老板娘林丹丹热情地抬出一盘饮料请记者喝。“她对国家干部的态度已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同行的县扶贫局副局长李春志说,当初园区征地,她家非常反对。

林丹丹一家原在县城开餐馆,前年起回到老家开许家屯田园山庄,生意很淡。“园区来了,路好了,田园美了,房租省了,生意也比县城强多了。”林丹丹掩饰不住增收的喜悦,仅火把节那天她家就收入8000元。她还准备建停车场和新房,扩大经营规模。

紧邻林丹丹家的村民许游章家正在装修农家旅店,他说,哒啦仙谷园区开建后,许家屯水库周边的“农家乐”已从1家增至50家。

“到园区上班的村民工作都很踏实,园区1400多万元的工程也是我带领村民承建的。”岩脚村村主任黄文良告诉记者,建园之初园区就和村两委商定优先保证全村300多户贫困户用工,目前园区的种植业、园区绿化、旅游服务等行业固定用工166个,人均月薪2500元左右。去年该村人均年收入已达7300元,比上年的3700元增加近一倍,力争今年超万元。

企业的入驻给农户带来了希望和梦想,农户的积极参与也给园区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当时我就向群众承诺过,主要是带动发展。如果效益可以,大家可以平分利润。”木黄梵天食用菌公司负责人王友明说,公司带头种植500亩后,以合作社的形式吸纳240多户农民入股800万元,发展基地1000亩。

“扶贫产业园区除了引领产业发展外,关键是与贫困农户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能够带动贫困农户就业增收。”胡红霞说,各园区企业、合作社在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就业增收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20个扶贫重点园区共带领31.39万农民就业增收或发展特色产业致富。

(责任编辑 王顺利)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