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上新西部网
  • 不良信息举报窗口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对策建议 >> 正文
三原蓼花糖的新突围(《新西部》2023-1)
2023-02-16 11:00:00 来源:新西部2023年第1期 作者:张凌云

在刘燕心中,凡是能确保蓼花糖是陕西食糖之首的事情她都愿意去做。跑展览、申请地标产品、优化产品工艺、改良配方,三十年来不遗余力。正是因为有一批像刘燕这样主动“扛大旗”、精耕细作的人,三原食品强县才能声名远播,蓼花糖、宫廷糕点等名吃才能经典永流传。

图片

刘燕的古池阳蓼花糖厂店都在三原县苍南路上,采访中顾客不断。热情爽朗的刘燕说,厂房正在翻新改造,不然你一定要看看生产蓼花糖的过程,24道工序,既有传承,也有与时俱进的改良。按照刘燕计划,改造后的厂房将实现透明操作间,可以让客户了解蓼花糖的制作全过程,买着放心。

清康熙进士三原人温仪在诗中这样描写蓼花糖:“生性冰雪姿,胸怀若旷谷。”蓼花糖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也是三原县打造县域公共品牌的重要产品之一。

24道工序成就的美味

对喜吃甜食的人来说,三原蓼花糖是属于吃过一次就一直会惦记的那种喜爱。一枚十多厘米长、外表裹满芝麻、呈金黄色的蓼花糖拿在手里轻飘飘的,似没有重量,一口咬下去,满嘴丝絮,酥香的感觉立即充盈口腔,妙不可言。

刘燕说,蓼花糖的原料有江米、黄豆、饴糖、芝麻仁、素油等。制作蓼花糖有严格的节气要求,每年只有两季可以泡米,就是清明和谷雨。每次二十多天,每两天要换一次水。米泡好后粉碎,加入适量豆浆,再去蒸,这样制好的坯料要放置等到第二年才能用。制坯要经过选料、淘洗、浸泡、磨粉、磨浆、蒸料、和擀、搓条、制坯、阴干、储存等十多道工序,光是阴干期就要有三个月的沉淀时间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标准。制作成品,又要经过发坯、油浸、洗浆、挂皮等十多道工序,所用芝麻还要脱壳去皮。从制坯到成品,前后要经过24道工序,从投料到出成品大约需要半年时间。

蓼花糖的制作技艺要追溯到明朝正德年间。相传,当时有南方的商贩把当地产的优质江米制成年糕,运到三原一带去卖。临到年关,剩下的年糕不便带回,就地托亲友贮存起来,挂在外面风干。次年将其敲成碎块,用油炸后再卖。这种隔年的陈年糕经油一炸,内部蓬发,体积变大,吃起来酥脆香甜,嫽得很!故又称为“嫽花糖”。

图片

制作蓼花糖

关于蓼花糖的传说,广为人知的是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太后出逃至西安时,三原传奇女子、当时的陕西女首富周莹把蓼花糖作为地方名贵食品贡奉,慈禧太后品尝后大加赞赏,又见其酷似草原上的蓼花果实,遂改称蓼花糖。据《三原县志》记载,三原蓼花糖一直被列为地方名贵食品供奉慈禧太后。

再现蓼花糖辉煌

记者了解到,蓼花糖一度停产断代,面临失传。1976年,刘燕的父亲刘剑峰在鲁桥老字号食品作坊“景元德”的旧址上,创建了鲁桥供销社食品厂,生产包括蓼花糖在内的三原传统糕点。

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全县食品经营单位已有30多家,每年生产蓼花糖1500吨,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1985年和1987年,三原蓼花糖先后荣获“陕西省优质产品”和“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称号。

早在1995年,刘燕就开始筹划开发三原地方特色食品。她一次次拜访老手艺人,寻求传统食品的配方技术。她还从现代人的健康理念出发,研发出多种地方特色食品,并从技术、质量、包装上寻求突破。因三原古称池阳,刘燕便创办了陕西三原甲邑古池阳食品有限公司。2010年8月,刘燕申请的“古池阳”商标注册成功。

在市场开拓上,刘燕也下足了功夫。她说,蓼花糖在陕西自古就是食糖之首,不止是她,三原的蓼花糖生产企业都愿意为此去努力,重现蓼花糖的辉煌。三原县商务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刘燕在推广三原蓼花糖方面不遗余力。凡是县上有组织到各地参加展览的机会,她从来都是积极报名参加。在2016年陕西名优地产品牌(北京)巡展暨新春年货大集活动上,来自陕西的近百家特产企业携带上万种商品进行展销,古池阳蓼花糖现场销售火爆,带去的产品销售一空。刘燕也因此接受了北京电视台的采访,为三原蓼花糖走出陕西一下子就打出了名气。

后来到海南参加展览,细心的刘燕注意到,蓼花糖产品酥脆的特点,在南方潮湿的气候环境下,无法存放,她回来后就立即改进包装,解决了这一难题。刘燕还增加了蓼花糖的品类,除了传统长条形藕状蓼花糖,现在还有了圆球形状的。刘燕说,蓼花糖历史悠久,寓意美好,口味酥甜,很多人家办喜事都要摆上一盘,所以她准备在现有包装的基础上,再推出红色包装,以适应市场需求。

各方支持确保后劲十足

2011年,蓼花糖制作技艺入选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5年8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三原蓼花糖”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9年6月,地理标志产品三原蓼花糖,地方标准由陕西省市场监管局发布后开始施行,蓼花糖从此有了护身符。

三原蓼花糖的传承发展,是三原县特色鲜明的食品文化发展的一个写照,也展现出三原人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据了解,秦汉时,三原就享有“衣食之源”的美誉,名特糕点在唐代进入兴盛时期。传统佳肴达200余种,名贵小吃20余种,名贵糕点138种。特色糕点以蓼花糖、什锦南糖、南点心、玫瑰干饼、绿豆糕等闻名遐迩。老字号糖货铺南茂号、义源恒、德生荣、天义和、同发祥、大丰隆等影响广远。如今,传统的食品文化优势,造就了一大批食品企业和品牌食品,成为三原县推进食品强县战略的有力支撑。

说起企业的发展,刘燕多次提到三原县各级部门在企业技术升级改造方面所给予的大力支持。不管是降糖工艺改良,还是从纯手工到半机械化生产线的改造,他们都申请到项目立项,得到县科技局、工业局的资金扶持。

近年来,刘燕带领企业针对现代人降糖降脂的需求,开发出降糖系列蓼花糖、核桃薄脆、玫瑰干饼、水晶小点心等食品,深受消费者欢迎,产品销售覆盖了北方大部分城市,并逐渐进入广东、江苏、上海等南方市场。

责任编辑:王顺利/《新西部》杂志·新西部网

终审:杨旭民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12377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手机版